作业帮 > 医药学论文 > 教育资讯

医药学论文:溃疡性结肠炎中医实验研究进展[1]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10 13:43:01 医药学论文
医药学论文:溃疡性结肠炎中医实验研究进展[1]
医药学论文:溃疡性结肠炎中医实验研究进展[1]医药学论文
【免费论文网 - 医药学论文】
关键字:杂志 治疗 观察 中药 大鼠 研究 中医 实验 模型 溃疡性结肠炎
  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是以腹泻、粘液脓血便、腹痛和里急后重等为主要症状,以结肠粘膜慢性炎症和溃疡形成为病理特点的一种消化道疾病。近年来由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结构、生活习惯的改变,其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更由于本病治愈难度大,且愈后又常易发,并与结肠癌的发病亦存在一定的关系。因此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现代难治病之一。近年来,各地医家在中医中药理论指导下,通过现代化科学实验方法研究中医药治疗本病的作用机制,取得了较大进展。这方面的研究主要从动物模型、指标观察及复方验证的角度开展。


  1 研究进展


  1.1 动物模型的建立与药物疗效观察


  为了开展本病的实验研究,许多学者对本病的实验动物模型作了研究,目前有关本病实验动物模型的制作主要采用化学法和免疫法,尤其是免疫法进展较快。


  马贵同〔1〕在80年代采用的乙酸刺激法,是利用乙酸的化学刺激作用导致实验动物出现局灶性溃疡,从而完成其模型制作的方法。该方法稳定可靠,容易操作,成功率高,迄今仍是科研中常用的造模方法。其后有田洪〔2〕等结合中医特点,用20%番泻叶浸汁结合5%冰醋酸2ml灌肠法制作“脾虚”模型,使之更加符合中医证候特点,并在益气温阳健脾方药治疗中得到反证,可以说是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制作具有中医证候特点动物模型的成功范例。


  李芳等〔3〕采用直接饮水法,给大鼠饮用1.5%右旋糖苷硫酸钠饮用水。8周后形成局灶性溃疡的病理改变及出现典型溃疡性结肠炎症状。邹移海、连至诚〔4、5〕等采用二硝基氯苯法,以2,4-二硝基氯苯丙酮液滴背1次。每次每鼠5滴,连用14天致敏,其后每日向肛内6cm处的结肠肠腔灌10g/L二硝基氯苯乙醇液1次,连续4天。造模后大鼠结肠出现典型溃疡和炎症症状。


  采用免疫法制备溃疡性结肠炎动物模型,在发病机制上似乎更加接近本病的发病原理,因而更多地被实验研究者所采用。马贵同〔6,7〕参照《药理学实验方法》及日本崛田忠弘〔8〕方法,结合本病自身免疫发病学说,以抗原刺激产生动物体内免疫反应制作大鼠模型获得成功。所用抗原采自大肠杆菌O55致敏后家兔的结肠粘膜,给大鼠足趾、腹股沟和腹腔内注射致敏后再以抗原液和福尔马林灌肠,3天后溃疡形成,局部糜烂坏死、腺体破坏,30天后粘膜充血水肿、炎细胞浸润、溃疡典型存在。


  应用免疫法造模的诸研究者,其基本的原理是相同的,所不同的是抗原的制备来源不一。如陈治水、吴焕淦〔9,10〕采用的是人体术后新鲜的结肠粘膜层匀浆离心而成。黄永年〔11〕采用的是大鼠结肠内容物划线于伊红-美蓝平板,37℃培养24h产生大肠杆菌,扩增后又以福尔马林杀死细菌,最后制成灭活细菌悬浮液的抗原。不同的抗原抗体反应导致的结果是溃疡的形成。


  1.2 实验指标观察及复方验证


  江学良〔12,13〕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机体内血小板活化膜标志物可溶性粘附分子P选择素(CD62p)及GP53(CD63),用放免法测定血小板活化衍生物TXA2含量,研究本病中医分型与血小板活化的关系,发现以湿热内蕴及气滞血瘀型的实证更为明显。同时还测定了其他粘附分子的变化,发现组织与血液中CD44、CD62p、CD54均较正常人明显升高,提示粘附分子与本病发生密切相关,对判断或监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病情进展及活动转归具有一定意义。


  高亚菲〔14〕观察31例中医辨证分型溃疡性结肠炎病人的T细胞亚群、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血清SOD活性、补体C3水平、免疫复合物(CIC)含量,MDA含量,外周血NK细胞活性等有关免疫生化指标,结果大肠湿热组、脾虚夹湿组CD4、CD8均低于对照组,大肠湿热组细胞RCIA、RCIC均低于正常组,大肠湿热组血清CIC、MDA、SOD均高于对照组。提示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下降,CIC和LPO上升可作为大肠湿热型客观指标。脾虚夹湿型辅助性T细胞下降明显,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正常可作为该组客观指标参考。


  吴焕淦〔10〕从神经免疫学角度探讨了隔药灸治疗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理,表明隔药灸大肠俞、气海穴能显著降低实验大鼠下丘脑、垂体、血浆中α-内啡肽(α-EP),能调节免疫功能紊乱而起到治疗作用。


  冯百岁〔15〕用10%乙酸灌肠造模大鼠后采血及结肠组织测定SOD活力,结果表明造模组大量血浆和结肠组织SOD活力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说明氧自由基参与溃结的发病过程。


  邹移海〔4〕用二硝基氯苯法制作溃疡性结肠炎模型观察中医药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