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子百家著作的文学特点不好意思,请问一下《论语》,《孟子》,《道德经》,《庄子》,《墨子》,《列子》,《韩非子》,《荀子》的文学特点.(知道多少就写多少,摆脱了!)打了这么多.但我想知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8 05:04:13
诸子百家著作的文学特点不好意思,请问一下《论语》,《孟子》,《道德经》,《庄子》,《墨子》,《列子》,《韩非子》,《荀子》的文学特点.(知道多少就写多少,摆脱了!)打了这么多.但我想知

诸子百家著作的文学特点不好意思,请问一下《论语》,《孟子》,《道德经》,《庄子》,《墨子》,《列子》,《韩非子》,《荀子》的文学特点.(知道多少就写多少,摆脱了!)打了这么多.但我想知
诸子百家著作的文学特点
不好意思,请问一下《论语》,《孟子》,《道德经》,《庄子》,《墨子》,《列子》,《韩非子》,《荀子》的文学特点.
(知道多少就写多少,摆脱了!)
打了这么多.但我想知道的是著作的文学特点,

诸子百家著作的文学特点不好意思,请问一下《论语》,《孟子》,《道德经》,《庄子》,《墨子》,《列子》,《韩非子》,《荀子》的文学特点.(知道多少就写多少,摆脱了!)打了这么多.但我想知
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作品:《孔子》、《孟子》、《荀子》
  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庄子.作品:《道德经》、《庄子》
  墨家,代表人物:墨子.作品:《墨子》
  法家,代表人物:韩非、李斯.作品:《韩非子》
  名家,代表人物:邓析、惠施、公孙龙和桓团.作品:《公孙龙子》
  阴阳家,代表人物:邹衍
  纵横家,代表人物:苏秦、张仪.主要言论传于《战国策》
  杂家,代表人物:吕不韦
  农家,
  小说家,
  儒家是战国时期重要的学派之一,它以春秋时孔子为师,以六艺为法,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主张「德治」和「仁政」,重视道德伦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养的一个学术派别.
  儒家强调教育的功能,认为重教化、轻刑罚是国家安定、人民富裕幸福的必由之路.主张「有教无类」,对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都应该进行教育,使全国上下都成为道德高尚的人.
  在政治上,还主张以礼治国,以德服人,呼吁恢复「周礼」,并认为「周礼」是实现理想政治的理想大道.至战国时,儒家分有八派,重要的有孟子和荀子两派.
  道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又称「道德家」.这一学派以春秋末年老子关于「道」的学说作为理论基础,以「道」说明宇宙万物的本质、本源、构成和变化.认为天道无为,万物自然化生,否认上帝鬼神主宰一切,主张道法自然,顺其自然,提倡清静无为,守雌守柔,以柔克刚.政治理想是「小国寡民」、「无为而治」.老子以后,道家内部分化为不同派别,著名的有四大派:庄子学派、杨朱学派、宋尹学派和黄老学派.
  墨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创始人为墨翟.
  这一学派以「兼相爱,交相利」作为学说的基础:兼,视人如己;兼爱,即爱人如己.「天下兼相爱」,就可达到「交相利」的目的.政治上主张尚贤、尚同和非攻;经济上主张强本节用;思想上提出尊天事鬼.同时,又提出「非命」的主张,强调靠自身的强力从事.
  墨家有严密的组织,成员多来自社会下层,相传皆能赴火蹈刀,以自苦励志.其徒属从事谈辩者,称「墨辩」;从事武侠者,称「墨侠」;领袖称「巨(钜)子」.其纪律严明,相传「墨者之法,杀人者死,伤人者刑」(《吕氏春秋·去私》).
  墨翟死后,分裂为三派.至战国后期,汇合成二支:一支注重认识论、逻辑学、数学、光学、力学等学科的研究,是谓「墨家后学」(亦称「后期墨家」),另一支则转化为秦汉社会的游侠.
  法家是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之一,因主张以法治国,「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故称之为法家.春秋时期,管仲、子产即是法家的先驱.战国初期,李悝、商鞅、申不害、慎到等开创了法家学派.至战国末期,韩非综合商鞅的「法」、慎到的「势」和申不害的「术」,以集法家思想学说之大成.
  这一学派,经济上主张废井田,重农抑商、奖励耕战;政治上主张废分封,设郡县,君主专制,仗势用术,以严刑峻法进行统治;思想和教育方面,则主张禁断诸子百家学说,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其学说为君主专制的大一统王朝的建立,提供了理论根据和行动方略.
  《汉书·艺文志》著录法家著作有二百十七篇,今存近半,其中最重要的是《商君书》和《韩非子》.
  名家是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之一,因从事论辩名(名称、概念)实(事实、实在)为主要学术活动而被后人称为名家.当时人则称为「辩者」、「察士」或「刑(形)名家」.代表人物为惠施和公孙龙.
  阴阳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因提倡阴阳五行学说,并用它解释社会人事而得名.这一学派,当源于上古执掌天文历数的统治阶层,代表人物为战国时齐人邹衍.
  阴阳学说认为阴阳是事物本身具有的正反两种对立和转化的力量,可用以说明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五行学说认为万物皆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原素组成,其间有相生和相胜(葜)两大定律,可用以说明宇宙万物的起源和变化.邹衍综合二者,根据五行相生相胜说,把五行的属性释为「五德」,创「五德终始说」,并以之作为历代王朝兴废的规律,为新兴的大一统王朝的建立提供理论根据.
  作者: 竹士 2006-7-20 20:02 回复此发言
  --------------------------------------------------------------------------------
  2 诸子百家概况(非原创作品)
  《汉书·艺文志》著录此派著作二十一种,已全部散佚.成于战国后期的《礼记·月令》,有人说是阴阳家的作品.《管子》中有些篇亦属阴阳家之作,《吕氏春秋·应同》、《淮南子·齐俗训》、《史记·秦始皇本纪》中保留一些阴阳家的材料.
  纵横家是中国战国时以纵横捭阖之策游说诸侯,从事政治、外交活动的谋士.列为诸子百家之一.主要代表人物是苏秦、张仪等.
  战国时南与北合为纵,西与东连为横,苏秦力主燕、赵、韩、魏、齐、楚合纵以拒秦,张仪则力破合纵,连横六国分别事秦,纵横家由此得名.他们的活动对于战国时政治、军事格局的变化有重要的影响.
  《战国策》对其活动有大量记载.据《汉书·艺文志》记载,纵横家曾有著作「十六家百七篇」.
  杂家是战国末期的综合学派.因「兼儒墨、合名法」,「于百家之道无不贯综」(《汉书.艺文志》及颜师古注)而得名.秦相吕不韦聚集门客编着的《吕氏春秋》,是一部典型的杂家著作集.
  农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因注重农业生产而得名.此派出自上古管理农业生产的官吏.他们认为农业是衣食之本,应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孟子.滕文公上》记有许行其人,「为神农之言」,提出贤者应「与民并耕而食,饔飨而治」,表现了农家的社会政治理想.此派对农业生产技术和经验也注意记录和总结.《吕氏春秋》中的〈上农〉、〈任地〉、〈辩土〉、〈审时〉等篇,被认为是研究先秦农家的重要资料.
  小说家,先秦九流十家之一,乃采集民间传说议论,借以考察民情风俗.《汉书·艺文志》云:「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涂说者之所造也.」
  
  诸子散文,是春秋战国时代各个学派阐述自己学说的著作,是百家争鸣的产物.其思想各据一端,精彩纷呈.正因为它是随着争辩的风气而发展起来的,其基本趋向,就是从简约到繁富,从零散到严整.愈是后期的著作,篇幅愈宏大,组织愈严密.
  就本来的意义说,诸子散文是政治、哲学、伦理等方面的论说文,不是文学作品.但同历史散文一样,多少不等地包涵着文学因素,在文学史上具有一定价值.再从更大的范围,即文化史的意义来说,诸子的思想,尤其是儒家和道家的思想,影响中国一代又一代的知识分子,这也是研究中国文学史所不可忽视的.
  1、孔丘(前551—前479)字仲尼,世称孔子,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孔丘在鲁国做过官,又曾游说四方,但总的来说,一生是郁郁不遇的.其主要活动是聚众讲学,由此建立了中国古代第一个私家学派——儒家.他还整理过许多重要的古代典籍.孔丘是古代的大思想家、教育家,在民族文化的发展史上是一个极重要的人物.但后代奉为圣人、当作偶像崇拜的孔子,与历史上的原貌,并不完全相符,这里面既利用了孔子学说对统治秩序有利的内容,又有偶像制造者按照自己的需要灌注进去的东西.
  孔丘在政治上属于改良性的人物.他对春秋时代的社会动荡深感不满,希望借助周礼重新建立井然有序的统治制度,强调“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同时也反对残暴的政治,强调“仁者爱人”,要求各人以自我克制和礼让的态度调和社会矛盾.他是一个讲究实际的人.“子不语怪力乱神”,表现出对现实生活之外的冥冥之物不欲深究、冷漠淡然的态度.同样,他对抽象的、纯思辨的哲学问题也没有兴趣.“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论语》中所讨论的问题,大多数是关于现实生活和伦理道德范畴的.他教给学生的也都是些实用的知识.孔丘又是一个性格顽强的人,为了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奔波一生,好学不厌,诲人不倦.在后代知识分子的身上,常常可以看到他的思想、性格投下的影关于《论语》,《汉书·艺文志》说:“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孔子既卒,门人相互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此书专门记述孔丘的言行,是研究他的生活、思想的重要资料.它是用语录体写成的,全书比较散乱,没有系统的组织,先后次第亦无严格准则.
  《论语》是早期语录体散文,语言基本上是口语,明白易懂.文字简括,一般只叙说自己的观点,而不加以充分的论证.由于孔丘对现实人生和社会生活往往有很深刻的认识,《论语》中颇多言简意赅、富于哲理性和启发性的语句.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流传后世,成为人们常用的成语、格言.
  《论语》的记录者,并没有在文学上追求一定效果的意识,但有时通过简短的对话,显示出人物的性格,因而也具有一定的文学意义.如《述而》章:“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写出孔丘安贫乐道的一面,较有感情色彩.在孔门弟子中,子路的为人最为鲁莽直率,常与孔丘发生冲突,这种对话,性格就更鲜明了.有一次,子路问孔丘,如果卫君要他执政,他将先做些什么.孔丘说:“必也,正名乎!”子路嘲笑他:“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孔子教训说:“野哉由也!君子于其不知,盖阙如也.”而后说了一通为政先正名的大道理.还有一次,孔丘去见卫灵公的夫人南子,子路很不高兴,孔丘只好发誓诅咒:“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写出当时的语气,显得孔丘对这位学生有些无可奈何.《先进》章中,有较长的一节,写孔丘与弟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在一起,令他们各言其志,从比较、对照中显出各人性格的不同.子路冒冒失失,抢先作答,说了一通大话;冉有、公西华以谦虚的语言表述了自己的志向;而后是曾皙:
  作者: 竹士 2006-7-20 20:02 回复此发言
  --------------------------------------------------------------------------------
  5 诸子百家概况(非原创作品)
  在先秦诸子散文中,《孟子》与《庄子》是文学性最强的.因为孟轲的为人,本不像孔子那样深沉庄重,而是自傲自负,锋芒毕露,好辩而且善辩,动辄与人言辞交锋,必欲争胜.反映在文章里,就不仅仅从逻辑上说明道理,而且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其行文坦露,喜笑怒骂,绝不作吞吞吐吐之态;文字通俗流畅,无生硬语,又喜欢使用层层迭迭的排比句式,这样就形成了《孟子》散文的一个显著特点,即富有气势.如长河大浪,磅礴而来,咄咄逼人,横行无阻.
  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堂高数仞,榱题数尺,我得志,弗为也;食前方丈,侍妾数百人,我得志,弗为也;般乐饮酒,驱聘田猎,后车千乘,我得志,弗为也.在彼者,皆我所不为也,在我者,皆古之制也,吾何畏彼哉?(《尽心》)
  《孟子》的文学性,还表现在它善于用形象帮助说理.有时是短小的比喻,如:“哀哉!人有鸡犬放(逃逸),则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告子》)有时是完整的小故事、寓言.如“揠苗助长”、“五十步笑百步”、“再作冯妇”等等,都成为后世常见的成语.
  最精彩的是《离娄》中的一段:
  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其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其妻问所与饮食者,则尽富贵也.其妻告其妾曰:“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问所与饮食者,尽富贵也.而未尝有显者来.吾将瞷良人之所之也.”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遍国中无人与立谈者,卒之东郭墦间之祭者,乞其余,不足,又顾而之他.此其为餍足之道也.其妻归,告其妾,曰:“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今若此!”与其妾讪其良人,而相泣于中庭.而良人未之知也,施施从外来,骄其妻妾.
  由君子观之,则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其妻妾不羞也,而不相泣者,几希矣!
  这是一则绝妙的讽刺故事.文字虽短,但写得精炼,情节有变化,人物有性格.尤其是故事的结尾,人物内在品格的委琐与外貌的庄严自足,形成强烈的反差,达到美学上的滑稽效果,完成了尖锐的讽刺目的.从中也可以看出作者尖锐的性格.这种丑恶现象在社会中始终存在,因而这故事的生命力也始终未消竭.
  《孟子》的散文对后世有十分深远的影响.它是感性和理性的结合,善于用文学手段达到实用目的,对于既主张以文载道,又重视文学的美感,喜欢在说理中包蕴个人感情的唐宋古文家,成为绝好的典范.试看韩愈的文章,雄肆而严整,喜用排比、博喻,与孟文关系最大.
  孟轲关于个人修养以及如何理解古诗的一些看法,对后代文学批评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他说:“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公孙丑》)这里“气”指一种光明正大的意气情感.后世的文气说(主要讨论作家才性与文章风格的关系)即由此发展而来.他又说,读古人之诗,要“知人论世”,要“以意逆志”,都是很精辟的见解,为后世文学批评中重要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