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简要分析黄河三角洲是如何形成的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8 00:04:52
请简要分析黄河三角洲是如何形成的

请简要分析黄河三角洲是如何形成的
请简要分析黄河三角洲是如何形成的

请简要分析黄河三角洲是如何形成的
滔滔黄河,奔腾东流,挟带着黄土高原的大量泥沙,在山东省垦利县注入渤海.在入海的地方,由于海水顶托,流速缓慢,大量泥沙便在此落淤,填海造陆,形成黄河三角洲.

滔黄河,奔腾东流,挟带着黄土高原的大量泥沙,在山东省垦利县注入渤海。在入海的地方,由于海水顶托,流速缓慢,大量泥沙便在此落淤,填海造陆,形成黄河三角洲。

黄河从1855年在兰考铜瓦厢决口北徒,由原来注入黄海改注入渤海,经过百年来的沧海变化,才塑造出这个近代三角洲。黄河口位于渤海湾与莱洲湾之间,是一个陆相弱潮强烈堆积性的河口,其特点是水少沙多,泥沙大部分不能外输。据水文资料...

全部展开

滔黄河,奔腾东流,挟带着黄土高原的大量泥沙,在山东省垦利县注入渤海。在入海的地方,由于海水顶托,流速缓慢,大量泥沙便在此落淤,填海造陆,形成黄河三角洲。

黄河从1855年在兰考铜瓦厢决口北徒,由原来注入黄海改注入渤海,经过百年来的沧海变化,才塑造出这个近代三角洲。黄河口位于渤海湾与莱洲湾之间,是一个陆相弱潮强烈堆积性的河口,其特点是水少沙多,泥沙大部分不能外输。据水文资料记载,黄河口多年平均径流量420亿立方米,多年平均输沙量12亿吨,由于潮流弱,搬运能力差,使约40%的入海泥沙在河口和滨海区“安家落户”
现在所指的黄河三角洲含东营和滨州两市!
广义的指北至中国天津市、南至废黄河口、西起河南省巩义市以东黄河冲积泛滥地区;狭义的指1855年以后,黄河在山东省利津县以下冲积成的三角洲以利津为顶点,北到徒骇河口,南到小清河,呈扇状三角形(半圆形)。扇形半径近80千米,面积5450平方千米。地面平坦,海拔10米以下。三角洲顶部和中部土壤脱盐较好,已发展为农作区。海拔4米以下的沿海低地,地下水位高,土壤盐渍化严重,大部仍为荒地。入海的泥沙约有 40%在河口附近淤积,形成拦门沙、沙嘴及其两侧的烂泥湾。海岸线平缓。烂泥湾内水深1~2米,浮沉受潮水冲淤影响,漂游不定,鱼饵特别丰富,是鱼类产卵的良好场所。黄河尾闾由于泥沙淤积,河床变高,排洪不畅,或凌汛冰塞壅水或人为原因,入海水道经常改变,自1855年,已知南半部大致有16次,北半部有 10次,平均约8年改道一次。现在的黄河入海口是1976年5月形成的。三角洲位于地壳长期下沉区,第三纪即有石油形成。

收起

黄河为世界上输沙量最大的河流。自晚更新世以来,黄河流经黄土高原进入华北平原,往返于河北、江苏之间注入渤海和黄海形成庞大而复杂的黄河三角洲体系。历史上黄河入渤海的时间长于入黄海的时间。南宋以前在东周和汉朝,黄河曾从天津、德州和清河一带入海,有时也从苏北入海。南宋时,黄河最重要的一次改道在1019年,黄河在今河南滑县天台山决口,入淮河进黄海,1027年决口被堵复,黄河复入渤海。1128年,黄河在今河南...

全部展开

黄河为世界上输沙量最大的河流。自晚更新世以来,黄河流经黄土高原进入华北平原,往返于河北、江苏之间注入渤海和黄海形成庞大而复杂的黄河三角洲体系。历史上黄河入渤海的时间长于入黄海的时间。南宋以前在东周和汉朝,黄河曾从天津、德州和清河一带入海,有时也从苏北入海。南宋时,黄河最重要的一次改道在1019年,黄河在今河南滑县天台山决口,入淮河进黄海,1027年决口被堵复,黄河复入渤海。1128年,黄河在今河南滑县李固渡决口,黄河入泗水复入黄海,至1855年这700余年间,黄河一直游荡于淮河平原上流入黄海。
1855年,黄河在今河南兰考铜瓦厢决口,才北入大清河经山东再度入渤海,1904~1929年,黄河先后北行太平、四扣、河口地区诸流路;1934~1938年和1947~1953年黄河部分行神仙沟流路;1953~1964年黄河独行神仙沟流路;1964~1976年,黄河行刁口河流路;就是说仅黄河改道复入渤海以来的140余年间,就有58年是在埕岛海域南岸入海的,黄河携带的大量泥沙快速淤积在河口,填海造陆,并且尾闾段摆动频繁。百余年来,黄河 发生了11次大规模的改道,每一次改道均形成了一个亚三角洲,使该段海岸线迅速淤长,而废弃段则快速蚀退。多期形成的三角洲相互叠复,从而形成了以宁海为顶点,北起套尔河口、南达支脉河口,面积约6000平方公里,呈扇状展布的复合现代黄河三角洲体系。
1976年黄河尾闾段改道走清水沟流路后,走流形成的原三角洲体系受到侵蚀,在毫无屏蔽的渤海东北强风浪和近无潮区的强海流作用下,原河口沙嘴受到了强烈冲刷侵蚀。水深加大,岸线急剧后退,部分三角洲陆地段重新又没入海中。局部地段因人工防潮堤的修筑,岸线保持稳定,但近岸段浅海底5米等深线以浅一直处于强烈冲刷侵蚀状态。由于沉积物分布不均匀造成抵抗冲刷能力的差异,在等深线6~10米间形成了一条东宽西窄平行于岸线的水下“高地”分布带,坍塌凹坑与其配套发育,其他地方则呈现出斑状海底和粗糙海底,直至水深10~12米,海底浅滩基本处于冲淤动态平衡海底地貌较为平滑。在三角洲冲蚀过程中,细颗粒物质被搬运到近岸和深海。粗粉沙则在原地原配,形成0.3~4.5米的“硬盖”,在水深4~10米范围内,占据大部分海底表面。
虽然冲蚀后的三角洲,表层粉沙层较为致密,但粉沙层下原黄河快速沉积的高含沙水流的沉积物的地层结构易于破坏扰动,沉积物块体滑移很活跃,这种作用使地层局部层理消失。原来 的地貌单元遭受破坏和改变,水下岸坡趋于夷平,形成近岸区域浅层复杂的工程地质特征。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