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岭各镇街道 占地面积 经济等概况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30 01:59:58
温岭各镇街道 占地面积 经济等概况

温岭各镇街道 占地面积 经济等概况
温岭各镇街道 占地面积 经济等概况

温岭各镇街道 占地面积 经济等概况
温岭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期就有人类繁衍生息.温岭市原名太平县,明成化五年(1469年)设县治.民国三年(1914年)因与山西、安徽、四川等省太 平县 同名,改称温岭县,县名取自境西温峤岭之别称“温岭”,沿用至今.1994年2月18日,经国务院批准,撤消温岭县,设立县级温岭市.属台州市.市政府驻 地太平镇.
温岭的经济开发历史悠久,境内有沈岙西周陶窑遗址,至唐末五代时期,陶瓷业发展已具有一定的规模,如山市镇下园山五代青瓷窑址群,占地就达3万平方 米.宋代泽国等地已出现有冶铸工业,所铸鼎具有相当工艺水平.长屿石矿开采也始于宋代.石矿开采、冶炼、陶瓷等工业生产为温岭市最早发工业经济基础.近十 多年来,温岭新兴工业迅速崛起,形成了以机械电器、水产食品、医药化工、皮塑、皮革、鞋帽服装等行业为主体、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生产体系.摩托车、分马力 电机、工业流水线装备、各种泵类以及电动刮水器和电动洗涤器为主的汽车配件等畅销国内外.水产食品加工产品远销美国、加拿大、日本、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其 中虾仁的生产量和出口量均居全国首位,成为国内外闻名的“虾仁王国”.传统的手工艺术独具特色,饮誉海内外.
资源优势
海 洋 温岭的海域面积14960平方公里,海洋资源丰富.海洋捕捞量多年来居浙江省前列.盛产大小黄鱼、带鱼、鲳鱼、鳓鱼、马鲛、海鳗、墨鱼等数十种经济鱼类. 以及竹节对虾、红虾、梅虾、梭子蟹等海产品.温岭积极开发可供养殖的70万亩浅海和20万亩滩涂,主要有真鲷、黑鲷、鲈鱼、青蟹、鳗鱼、甲鱼等海淡水珍品 和缢蛏、对虾、化蚶、海葵、跳鱼、牡蛎等贝壳类海产品.淡海岩礁的野生生物品种常见的有50种.
矿 藏 温岭矿藏资源以花岗岩为主,主要分布于交陈、上马、石塘一带沿海,已初步探明储量有10亿多立方米
水 果 温岭被命名为“中国高橙之乡”.温岭高橙系柚与甜橙的自然杂交种,是温岭市特有的地方传统水果,已有500多年的栽培历史.经已故国家一级教授浙江大学吴耕民先生的专门考证,确定为葡萄柚的原生种.
明圣牌温岭高橙是选育出的温岭高橙之精品,耐贮藏,果实个大形美、色泽橙红,单果重400克左右,风味独特,果汁丰富,甜酸适中,清香可口,略带苦 味,贮藏至翌年4-6月,风味尤佳,最长可贮至8-9月.是鲜销、加工集一体的优良地方特色品种.果实营养价值高,富含多种维生素,还原糖、氨基酸、矿物 质和橙皮甙等多种营养成分,其特有的苦味是柠碱和诺米林,具有清肝明目、健脾益胃、生津活脉、醒酒降压、减肥健美等功效,常吃能助长发育,延缓衰老过程, 阻止致癌物产生,高血压、冠心病及其他慢性病患者食之更有益.我国著名画家刘海粟曾多次品尝温岭高橙后写道:“耄年口渴, 极嗜高橙.” 1998年, 该产品被评为台州市优质农产品.目前,温岭高橙栽培面积1000公顷,年产量5250吨.温岭的柑桔、枇杷、杨梅等水果出量大质优,素负盛名.
区划人口
辖太平、城东、城西、城北、横峰 5 个街道,泽国、大溪、松门、箬横、新河、石塘、滨海、温峤、城南、石桥头、坞根 11 个镇,人口 116 万,是全国人口密度最高的县市之一.
风景名胜
国家 AAAA 级旅游区——长屿硐天
国 家 4A 级旅游区长屿硐天总面积为 16.18 平方公里,由八仙岩、双们硐、宗国寺和野山四大景区组成.系南北朝以来人工开凿石板后形成的石文化景观,历经 1500 余年,共留下了 28 个硐群, 1314 硐体.为数众多的石硐,硐套硐,硐硐相联,硐硐串通,形成了千姿百态的石壁长廊,组成了一幅雄、险、奇、巧、幽的壮丽画卷,虽是人凿,宛若天成.
省级风景名胜区——方山—南嵩岩景区
世界地质公园方山——南嵩岩景区,系北雁荡山余脉,是以侏罗纪火山地貌为基础集危崖绝壁、奇峰深谷、飞瀑溪涧、田园风光等自然景观于一体,并有悠久历史的宗教活动历史,能够满足科学教育、旅游审美、度假游憩、宗教活动等级别较高的山岳风景名胜区.
新千年曙光首照地——石塘
千年阳光镇石塘,石屋、石街、石巷、诗级错落有致,风格独特,更有古老的渔村风俗——大奏鼓、岛礁、沙滩,处处风光入画.南北沙镬、水桶岙、洞下沙滩,奇岩怪石、碧海金沙,各领风骚,形成了独特的滨海旅游线.
经济社会
改革开放以来,温岭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形成了机制灵活、市场活跃、民资丰厚等鲜明的区域经济发展特色,是浙江省优先培育的中等城市,省 17 个扩权县之一,先后获“ 全国农村综合实力百强县(市)”、“中国明星县(市)”、“全国农民收入先进县市”、“全国科技先进县市”、“全国质量兴市先进县市”和全省目前唯一的 “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等称号. 2004 年, 全市实现生产总值 291.8 亿元,增长 13% ,居全省第 4 位;财政总收入 20.32 亿元,增长 13.8% ,居全省第 7 位,其中地方财政收入 10.46 亿元,增长 20.3% ,居全省第 10 位;农民人均纯收入 7026 元,增长 6.6% .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指数和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位居全国百强县市 33 位和 11 位. 2005 年第一季度全市生产总值 64.44 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 11.2% ;今年 1-5 月份财政总收入 9.77 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 5.02 亿元,同比增长 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