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族吊脚楼在世界上的的地位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9 21:06:49
土家族吊脚楼在世界上的的地位

土家族吊脚楼在世界上的的地位
土家族吊脚楼在世界上的的地位

土家族吊脚楼在世界上的的地位
土家族是居住在中国内陆腹地的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在湘、鄂、渝、黔等省市交界的武陵山区,自古以来,吊脚楼是土家族人的栖息场所.
  吊脚楼是土家族在长期的历史文化积淀中,形成的土家族特色建筑艺术.由于历史原因,处在濒危阶段的吊脚楼建筑艺术的传承方式已经受到严峻的挑战,抢救与保护问题显得极为重要.本文立足于土家族吊脚楼建筑艺术与和谐生态环境的研究,探讨土家族吊脚楼建筑艺术的审美特点,为土家族的民俗学研究,提供实践和理论参考依据.
  一、以质朴、实用居住为特点的建筑艺术
  在建筑类型上,吊脚楼建筑嫡属于中国的杆栏式建筑.因而,实用居住是土家族吊脚楼建筑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另外,它的形成还与土家族居住在武陵地区的环境有关,气候潮湿、雨量充沛、河流众多、大面积的湖泊和沼泽地,恶化的环境催生了杆栏式建筑的产生.
  杆栏式吊脚楼建筑的产生,改善了居住环境,土家人不再为居住问题而四处迁徙,可以腾出大量的时间狩猎和从事农业以及其它活动,为满足人们对自然空间的需求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首先,质朴实用是土家族吊脚楼建筑的特点.吊脚楼成撮箕口式的布局,正屋三间两边厢房,两边的厢房有三列两间,有一列与正屋地面平行;其余两列的柱头脚掉下地平线一层楼高,楼台悬空,飞檐上翘,独有绕着楼上的回廊的一排柱子悬于空中,这就是土家族的特色建筑——吊脚楼.
  以居住实用为主的土家吊脚楼以木质结构材料,没有豪华和奢侈.“梁柱式建筑的构架式结构”,其中有三柱二骑大约4米宽度,也有五柱二骑,大约6.5米宽度,立柱和梁枋起承重的作用.顺着中柱分成两间小房间,中间大的一间为正屋,土家人习惯称为“堂屋”.它的使用面积比其它房间的面积要大得多,是家庭成员的公共集会及重要事件的处理场所和理想空间.客人很多的时候,可以用来就餐.
  有重要客人来访,必须打开大门迎接,客人必须先从大门进入堂屋,然后再到其它的房间.如果是“红、白喜事”,堂屋是举行庆典以及祭祀仪式的主要活动场所,即“主会场”.堂屋在整个建筑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具有承载家庭的喜怒哀乐的中心地位.
  顺着中柱分成两间小房间,房间用木板分隔开,没有过多的装饰,十分的简洁和朴素,主要是居住的卧室.一般左边是父母居住,右边是儿子和媳妇居住,女孩居住在吊脚楼上.若人口较多的家庭,按照土家族的风俗习惯,老大居住在左边,老二居住在右边,父母居住在吊脚楼上.如果祖父母在世,父母居住在偏房,来了客人一般居住在吊脚楼.吊脚楼的回廊上,可以悬挂没有晒干的粮食以及衣物,吊脚楼下多是关养猪或者养牛,以及堆放杂物的地方,一举多用,体现出土家族以质朴和实用为主的审美观.
  其次,土家族吊脚楼建筑具有冬暖夏凉的特点.土家人喜欢依山势而建吊脚楼,吊脚的部分悬空,比正屋要突出.房前屋后均开窗,采光面大,室内自然光照射条件好.同时,土家人喜欢在房前屋后栽种树木,夏天绿树成荫,遮挡炎炎烈日;冬天叶落稀疏,和煦的阳光透过窗户照射下来,通风和采光条件好.因此,人为的将建筑与自然环境融和在一起,自然环境成为一个随着季节变化的“调温器”,使吊脚楼具有冬暖夏凉的特点.
  再次,土家族吊脚楼建筑具有防水防潮的特点.武陵地区均为亚热带气候,雨量充沛,空气的湿度大,导致地面潮湿,家具和衣物等容易发霉,甚至腐烂,失去了利用的价值.如果长期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容易生疾病.于是土家族人在与自然抗争的过程中,结合杆栏式的建筑特点,创造性地把吊脚楼的楼层与地面间隔一定的空间距离.在潮湿的时候,有楼板的隔离,自然起到了防水防潮的作用.这是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土家人的一种发明和创造,对于减少疾病、增强体魄以及延年益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此外,土家族吊脚楼建筑还具有抵御毒蛇猛兽的特点.没有受到较大的自然灾害的影响,也没有人为的破坏,森林保护和覆盖率高.良好的自然条件,造就了毒蛇猛兽的繁衍栖息之地.毒蛇猛兽经常出没,严重地影响了土家族的居住环境和生命安全.因此,土家族吊脚楼建筑与地面隔离的空间,正好发挥出它的作用,自然而然抵御毒蛇猛兽的袭击.
  因而,“所有的建筑物,如果你认为它很好的话,都产生于‘需要’(Necessity),受‘实用’(Convenience)调养,被‘功效’(Use)润色,‘赏心悦目’(Pleasure)在最后考虑.”以居住为目的修建的土家族吊脚楼,产生于实际的居住需要,为满足在当时的环境中能够抗拒一般的自然灾害的影响,保护自己而不受到任何伤害和损失的功能,体现出一种质朴的审美价值和艺术特点.
  二、就地取材、经济节俭的土家族建筑艺术
  中国席居制度的形成,以“建筑是‘定居’的物化”为标志,人类能够定居,就意味着文明的开始.因为,只有在定居以后,人类才能更好地生活和赢得时间,从事狩猎和农业生产活动.因此,大量的原始森林,天然的物质条件,是形成本民族特点的建筑艺术——吊脚楼的基础.
  首先,原始森林的覆盖,为土家人提供了建筑条件.依山傍水,森林密布,良好的自然环境为土家族的居住提供了天然的条件.正如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所说:“建筑之始,产生于实际需要,受制于自然物理,非着意创制形式,更无所谓派别.其结构之系统,及形式之派别,乃其材料环境所形成.”因此,建筑材料是形成建筑样式的前提条件之一,森林覆盖率高,有丰富的木材资源,就地取材减少经济上的开支,节省了一部分资金.提供天然的物质基础,以建造适应土家人需要的吊脚楼建筑应运而生.
  其次,土家族居住地区经济贫困,土地贫瘠.山壑纵横,交通不便,当时唯一的交通工具就是骡马.要想请骡马驮运,也只是家庭条件好有钱的大富人家,用骡马驮生活必需物品,而大部分人家主要是肩挑背扛,生活十分不便.商品贸易交往稀少,自给自足的家庭经济模式成为主要的生产方式.加上土地贫瘠,农作物的收成不十分理想,节约家庭支出费用,是长期生活中养成的勤劳节俭的本色.因此,就地取材,修建吊脚楼成为土家人节约经费开支的重要方式.
  此外,合理分配吊脚楼的建筑功用.吊脚楼的楼上住人,楼下圈养猪和耕牛,可以保护楼下的家禽和耕牛不被野兽和土匪强盗的袭击.世世代代沿袭的土家族人的居住习俗,随着社会的进步有所改变,土家人把楼下变成了家庭加工厂和堆放农具杂物的地方,更加合理地分配使用吊脚楼建筑空间,充分发挥建筑的功能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