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读书笔记1500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3 22:11:37
西游记读书笔记1500

西游记读书笔记1500
西游记读书笔记1500

西游记读书笔记1500
从小到大,我读过很多回《西游记》,第一次读时,纯粹是为了它曲折有趣的情节;后来再读,对书中的各个人物的性格和行为就有了一些看法. 《西游记》中我最喜欢的是孙悟空,喜欢他的善良、调皮、机灵、法力无边、对各天神说话时的直率、打妖怪时的执着(尤其是在三打白骨精那一回)和对兄弟、师傅和猴子猴孙的情谊.在唐僧师徒四人中,孙悟空经常第一个发现妖怪,可是他的师傅唐僧却总是轻易地被那些装扮成好人的妖怪欺骗,而对打死妖怪的悟空念紧箍咒惩罚,甚至不顾他的解释把他赶走.悟空虽然心有不甘,但还是听师傅的话,没有死皮赖脸地跟着师傅.但是当八戒又来找他帮忙时,他一听到师傅有难,就不记前嫌、义无返顾地跑去救师傅,没有半句怨言.他虽然天生比较冲动,性格比较火爆,有时会因为一时冲动而杀生,但是在我看来,那些人都是罪有应得的,都是些杀人无数的强盗啊,暴君啊等等,可是相信佛教的唐僧却不信,他不管怎么样都不让悟空杀人,却不去管那些恶人去害人,我总是觉得悟空很冤枉. 唐僧在他们师徒四人中是让我比较难以理解的人,他总是被妖怪抓走.在师徒四人之中,他总是带来麻烦,没有什么本事,只知道念南无阿弥陀佛,有时还会添乱,要是没有悟空,我想,他一定已经去另外一个西天了.他是一个善良、乐于助人却分不清是人是妖的师傅,见到妖怪害人时,总要叫悟空等三人去抓妖怪.可是当悟空打死那些祸害苍生的人时,他却大惊失色,不仅念紧箍咒,有时还要赶走他,难道他就不会想一下,如果悟空不把那些害人的家伙给杀了,他们又会去祸害别人,这样,岂不是为了一条人命而害了更多的人命吗?但是,唐僧却也有着超乎常人的执着,为了到达西天取得真经造福苍生,他不仅不要快速到达西天而不让悟空自己飞去取,甚至要求自己每一步都是脚踏实地的,也从没让悟空帮他飞过.唐僧在一路上遇见了不少人善意或恶意地极力挽留他,甚至给他金山银山,乃至整个国家,可是他都拒绝了,我想这是因为他始终坚持着要取得真经的信念吧. 猪八戒是一个又懒又馋的大肥猪,有时悟空叫他去找点水果给师傅吃,可是他要么就是在路上躺着睡大觉,要么摘了许多水果,却在回来的路上都吃光了,常常害得另外的三人在原地等他,回来却随便找个借口说个谎想敷衍过去,但总是被机灵的悟空识破,被整得很惨.我觉得八戒在取经的路上总是想这想那,而不是一心向佛,一会儿在这藏一点钱,一会在那藏一点宝,还总是想着高老庄的媳妇和嫦娥,师傅被抓了,他动不动就说:“我们收拾收拾行李散伙吧”、“我回高老庄去了”这类丧气的话.他还有一个坏毛病,就是总爱吹牛,有时候,悟空把妖怪打败了,他却绘声绘色地向别人吹嘘着自己如何把妖怪打败的.但是,他有时也会发挥作用,如:在师傅被白骨精抓住时,他来到花果山想着办法把猴哥给请了出来,最后,把师傅救了出来.所以我觉得八戒还是挺可爱的,虽然时不时动点歪脑筋,但也会有智慧的火花. 沙和尚是三个徒弟中最老实的一个,他始终对师傅忠心耿耿,对两位师兄也是毕恭毕敬.可是打起妖怪来却是毫不手软,虽然没有悟空那么厉害,但是在关键时刻还是能保护师傅的.而且,在师徒四人中,他是除了悟空以外最警觉的人,也可以提醒一下师傅. 虽然《西游记》已经很老了,可是我相信它的魅力会经久不衰,因为这师徒四人,实在各有妙处,很吸引人.
看到这个题目,或许很多人会觉得很好笑:到今天才看《西游记》,会不会太幽默了.说起来很惭愧,虽然我在很小的时候已经接触过少儿图书版的《西游记》,也看过不少于十次的电视剧,动画片,对其中的各个角色的性格和曲折有趣情节可以说是耳熟能详,但真正品读整本书,却是近段时间的事情.我曾经认为,看电视剧多好啊,既简单易懂,又有充分的视觉和听觉享受,何必拿起一本厚厚的书去钻那些自己不懂得文字.现在看来,我当时是大错特错了,一样的故事,一样的人物,书中比电视剧更精彩更扣人心弦,让人恍若进入了一个光怪陆离、色彩斑斓的神话世界,全然忘记了身外的世界.书中主要讲述了唐僧、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四师徒历尽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得真经的故事.
书中的四个主人公的人物形象各有各的特点,性格形成鲜明的对比:唐僧诚心向佛,心地善良,顽固执著,同时又因心肠太软而显得有点懦弱和迂腐;孙悟空正义大胆,勇往直前,聪明机灵,对师傅忠诚,全心全意,法力无边,让所有的妖魔鬼怪闻风丧胆;猪八戒虽贪财好色,又懒又馋,但从不缺乏善心;沙僧忠心耿耿,憨厚严谨,乐安天命.而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孙悟空了,在被压在五行山下之前,他是一个天真烂漫、调皮任性的无拘无束的“野猴”.他夺走老龙王的镇海之宝——定海神针;游乐地府撕碎“生死簿”;大闹天宫,偷吃仙桃仙丹,不把玉皇大帝放在眼里,还自封“齐天大圣”.他在这个时期是最顽劣叛逆的,但却能让我产生强烈的共鸣,使我深深地喜欢上这一人物形象,也许是因为他激发了我内心潜在的向往——自由.他破石而出,无父无母,没有世俗的各种羁绊,他是自由的;他看到老猴的死亡便决心到远方寻求长生不老的法术,他在追求自由,摆脱死神的束缚;他大闹天宫,是因为玉皇大帝限制他的行动和自由.正因为他所有的努力和奋斗都是为了获得彻底的自由,他才显得那么可爱,当众多天兵天将对他束手无策,玉皇大帝被迫请求西天如来佛祖的帮助时,让人有一种泄恨的快感,给人带来追逐自由的力量和勇气.然而,我清楚地明白,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完全的自由是不可能的,人始终要受到这样那样的约束,有许多的无可奈何,孙悟空最终还是受惩罚而被压在五指山下500年,但这并不说明他有错,只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他的力量还不够强大,毕竟他是孤军奋战,也许正因为双方的力量悬殊,他输也输得悲壮,尽显英雄本色,让人惋惜,敬佩.尽管包围着我们的是个受约束的世界,但至少我们可以让内心尽量变得广阔而幽深,让它能够包容天地,翱翔宇宙.在历尽时间锤炼的《西游记》中,深深蕴含着人们长期以来最渴望的自由精神,这是它和孙悟空这个人物广受欢迎的一个重要原因.
从五行山下出来后的悟空,戴上了紧箍圈,从我行我素变得行为规范、听话了,因为他是一个懂得报恩的人.孙悟空的高超技艺在这时才用在腐朽的天宫统治者意识中正义的用途上,他一路保护师傅到西天取经,途中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每次劫难都是他全心全意,奋不顾身去化解的,在这期间,最让人不平的就是他为了保护师傅,三次打死幻化成人形的白骨精,而唐僧却始终不相信他的解释,认为他顽劣不堪,无可救药,狠心地直念紧箍咒,疼的悟空满地打滚,最后唐僧还要和他断绝师徒之情,他被迫无奈,只好又回到花果山.但是他心里并没有怨恨师傅,没有去报复师傅的想法,他把委屈全往肚子里吞,而且心里总是念着师傅的安危,可见他对师傅的真心与忠诚和不怕艰难险阻和克服困难的毅力.最终,他和他的两位师弟猪八戒和沙僧终于把他们的师傅送到雷音寺,取得真经.他也最终修成正果,成为斗战胜佛.从中可以悟出邪不胜正,真理永存的道理,在困难面前只要不气馁,不妥协,充分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勇敢向前,就能向成功的彼岸更进一步.
但是,孙悟空被压在五指山下和头上被套上紧箍圈,都有上当受骗的成分,我心中始终不明白,如来佛祖既然法力无边,为何不干脆一点,直接收拾孙悟空,而要和他比试呢?观音大士为何不在悟空对她有感激之情的时候直接把紧箍圈套在他头上,而要让唐僧引诱他套上呢?还有,在大闹天宫的时候,所向无敌,众神仙都拿他没办法,为何在取经途中,一些妖魔鬼怪手中从神佛界偷来的宝贝,他就对付不了了,最终还得去请求那些神佛的帮助,神仙们为何一开始不用那些宝贝来对付他呢?怪哉!也许是自己的领悟能力还不够强吧,或许在几年之后再次翻开这本书,会有另一番见解,唯一能够确定的是,《西游记》是经久不衰的大作,能让众多读者百读不厌,它创造了我国乃至世界上神话小说的巅峰,不愧为我国四大名著之一.
《西游记》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它是吴承恩先生的杰作,讲述的是一个泼猴和唐三藏及师弟八戒,沙僧去西天取经的故事,这本书我虽然看了一遍,但是以这本书编辑的电视机不知道看过多少遍了,它给人一种百看不厌的感觉,让人看了就喜欢上了它.
看完这部小说,有很大的感悟,我觉得学习唐僧的全心全意,孙悟空的不怕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精神.
这本书把一个从石头里"蹦"出来的泼猴勾勒得栩栩如生,写它从天不怕地不怕变为一个恭敬的猴子,为了师傅的安危他奋不顾身,他并不像猪八戒那样好吃懒惰,也不像沙僧那样憨厚,作者更是借助他这一点勾勒出孙悟空的大智大勇,自从唐三藏把孙悟空从五指山解救出来到取得了真经,这期间经理九九八十一难,每次劫难都是孙悟空全心全意去解救师傅的,最后才圆满的取回真经.
在打白骨精这一回里,他三次打死变为人形的白骨精,而被师傅气的念紧箍咒,唐僧是凡人他并不知道那是妖怪,悟空的解释他完全不听,而是念他的紧箍咒,疼的孙悟空满地打滚,最后唐僧还要和孙悟空断绝师徒之情,孙悟空被迫无奈,只好又回到花果山.但是孙悟空心理并没有怨恨师傅,更没有去报复师傅的想法,他把委屈全都藏在心理,而且心理总是想着师傅的安危,可见他对是师傅的真心.这一路上他们经历艰难险阻,不管多累,多饿,不管妖怪是多么的阴险狡猾他门都一一打败他们,把师傅从危难中救出来.
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书读多了总是有好处的,在当今的社会里没有文化是不行的,会被社会淘汰,从我们呱呱落地,父母就教我门说话,识字,等大一点儿他们又教我们怎样做人,我们在学校里不仅是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做人,只有学会了怎样做人,才能学会更多的知识,才能广交益友,可见书何其的重要.
从书中我们会悟出许多真理,所以我们应该多读书,读好书.
《西游记》读书笔记
从小到大,我读过很多回《西游记》,第一次读时,纯粹是为了它曲折有趣的情节;后来再读,对书中的各个人物的性格和行为就有了一些看法. 《西游记》中我最喜欢的是孙悟空,喜欢他的善良、调皮、机灵、法力无边、对各天神说话时的直率、打妖怪时的执着(尤其是在三打白骨精那一回)和对兄弟、师傅和猴子猴孙的情谊.在唐僧师徒四人中,孙悟空经常第一个发现妖怪,可是他的师傅唐僧却总是轻易地被那些装扮成好人的妖怪欺骗,而对打死妖怪的悟空念紧箍咒惩罚,甚至不顾他的解释把他赶走.悟空虽然心有不甘,但还是听师傅的话,没有死皮赖脸地跟着师傅.但是当八戒又来找他帮忙时,他一听到师傅有难,就不记前嫌、义无返顾地跑去救师傅,没有半句怨言.他虽然天生比较冲动,性格比较火爆,有时会因为一时冲动而杀生,但是在我看来,那些人都是罪有应得的,都是些杀人无数的强盗啊,暴君啊等等,可是相信佛教的唐僧却不信,他不管怎么样都不让悟空杀人,却不去管那些恶人去害人,我总是觉得悟空很冤枉. 唐僧在他们师徒四人中是让我比较难以理解的人,他总是被妖怪抓走.在师徒四人之中,他总是带来麻烦,没有什么本事,只知道念南无阿弥陀佛,有时还会添乱,要是没有悟空,我想,他一定已经去另外一个西天了.他是一个善良、乐于助人却分不清是人是妖的师傅,见到妖怪害人时,总要叫悟空等三人去抓妖怪.可是当悟空打死那些祸害苍生的人时,他却大惊失色,不仅念紧箍咒,有时还要赶走他,难道他就不会想一下,如果悟空不把那些害人的家伙给杀了,他们又会去祸害别人,这样,岂不是为了一条人命而害了更多的人命吗?但是,唐僧却也有着超乎常人的执着,为了到达西天取得真经造福苍生,他不仅不要快速到达西天而不让悟空自己飞去取,甚至要求自己每一步都是脚踏实地的,也从没让悟空帮他飞过.唐僧在一路上遇见了不少人善意或恶意地极力挽留他,甚至给他金山银山,乃至整个国家,可是他都拒绝了,我想这是因为他始终坚持着要取得真经的信念吧. 猪八戒是一个又懒又馋的大肥猪,有时悟空叫他去找点水果给师傅吃,可是他要么就是在路上躺着睡大觉,要么摘了许多水果,却在回来的路上都吃光了,常常害得另外的三人在原地等他,回来却随便找个借口说个谎想敷衍过去,但总是被机灵的悟空识破,被整得很惨.我觉得八戒在取经的路上总是想这想那,而不是一心向佛,一会儿在这藏一点钱,一会在那藏一点宝,还总是想着高老庄的媳妇和嫦娥,师傅被抓了,他动不动就说:“我们收拾收拾行李散伙吧”、“我回高老庄去了”这类丧气的话.他还有一个坏毛病,就是总爱吹牛,有时候,悟空把妖怪打败了,他却绘声绘色地向别人吹嘘着自己如何把妖怪打败的.但是,他有时也会发挥作用,如:在师傅被白骨精抓住时,他来到花果山想着办法把猴哥给请了出来,最后,把师傅救了出来.所以我觉得八戒还是挺可爱的,虽然时不时动点歪脑筋,但也会有智慧的火花. 沙和尚是三个徒弟中最老实的一个,他始终对师傅忠心耿耿,对两位师兄也是毕恭毕敬.可是打起妖怪来却是毫不手软,虽然没有悟空那么厉害,但是在关键时刻还是能保护师傅的.而且,在师徒四人中,他是除了悟空以外最警觉的人,也可以提醒一下师傅. 虽然《西游记》已经很老了,可是我相信它的魅力会经久不衰,因为这师徒四人,实在各有妙处,很吸引人.

踩!
回踩!
我再踩!
我用力踩!
我很用力踩!
我非常用力踩!
我用尽全力去踩!
就算鞋子烂也要踩!
就算腾讯倒闭也要踩!
就算天塌下来我都要踩!
要是天真塌下来了继续踩!
要是地面凹了我不管继续踩!
要是踩到我脚骨折我也继续踩!
要是别人见了骂我傻我还是要踩!
要...

全部展开

踩!
回踩!
我再踩!
我用力踩!
我很用力踩!
我非常用力踩!
我用尽全力去踩!
就算鞋子烂也要踩!
就算腾讯倒闭也要踩!
就算天塌下来我都要踩!
要是天真塌下来了继续踩!
要是地面凹了我不管继续踩!
要是踩到我脚骨折我也继续踩!
要是别人见了骂我傻我还是要踩!
要是****敢过来阻止我就更加要踩!
要是你看我不爽我没办法还要继续踩!
要是你觉得敢兴趣你也可以过来一起踩!
踩到地下水喷发造成洪灾损失惨重我也踩!
踩到益阳地震山崩地裂地下水泛滥我还要踩!
踩到火山喷发太平洋海啸我还要继续往死里踩!
踩到阎罗王说我制造噪音我刁根烟看看他继续踩!
踩到日天昏地暗惊天地泣鬼神我不管我还要继续踩!
踩到刚刚重建好的伊拉克房屋又倒塌了我不管还要踩!
踩到日本岛所有导弹由于震波影响而突然自爆我还要踩!
踩到正在坐飞机去日本****的水扁大哥坠机身亡我还要踩 →记得回踩

收起

《西游记》读书笔记
写在前面——电视剧《西游记》从小到大已经不厌其烦地看了无数遍,对于一个男孩子来说,也许中国的古典四大名著里,感情最深的就要数《西游记》了。最近去书店在书架上看到《西游记》原著,突然再次萌生一种要接近真实的想法。
说再次萌生这种想法是因为幼年时曾经试图看过原著,可惜当时肚子里墨水太少了,打开书满眼不是电视里的活泼场面,却是一堆陌生的字和词,也正是那个时候,各种古典...

全部展开

《西游记》读书笔记
写在前面——电视剧《西游记》从小到大已经不厌其烦地看了无数遍,对于一个男孩子来说,也许中国的古典四大名著里,感情最深的就要数《西游记》了。最近去书店在书架上看到《西游记》原著,突然再次萌生一种要接近真实的想法。
说再次萌生这种想法是因为幼年时曾经试图看过原著,可惜当时肚子里墨水太少了,打开书满眼不是电视里的活泼场面,却是一堆陌生的字和词,也正是那个时候,各种古典名著使我产生了畏惧情绪,心里有了一种“看不懂的就叫名著”的思维定势,这种思维定势保持了许多年,直到最近重新开始看《红楼梦》我才如梦方醒,不是名著晦涩,而是初印象太不合时宜了。
所以得出一个结论:其实名著还是晚点儿看的好,小孩子家家的最好看点儿适合自己看的书,什么童话大王啦之类。
而关于“接近真实”的说法则是因为这些年根据小说改编的电影和电视剧实在常常让人失望,导演的理解和原来小说作者的理解往往相去万里,这也让我对从小就顶礼膜拜的杨洁版电视剧《西游记》不得不产生怀疑——尤其是看了杨洁变成杨洁奶奶以后所重新拍摄的《西游记》续集以后。所以,我买来吴承恩同学写的《西游记》,我的目的就是接近真实,接近一个真正的《西游记》,真正的孙悟空唐三藏猪八戒沙和尚。
人是在否定自己的过程里长大的,推翻传统颠覆概念,否定再否定,不期然的精彩才能频频出现。
废话多了没用,本读书笔记就从花果山的地理位置说起!
《西游记》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它是吴承恩先生的杰作,讲述的是一个泼猴和唐三藏及师弟八戒,沙僧去西天取经的故事,这本书我虽然看了一遍,但是以这本书编辑的电视机不知道看过多少遍了,它给人一种百看不厌的感觉,让人看了就喜欢上了它.
看完这部小说,有很大的感悟,我觉得学习唐僧的全心全意,孙悟空的不怕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精神.
这本书把一个从石头里"蹦"出来的泼猴勾勒得栩栩如生,写它从天不怕地不怕变为一个恭敬的猴子,为了师傅的安危他奋不顾身,他并不像猪八戒那样好吃懒惰,也不像沙僧那样憨厚,作者更是借助他这一点勾勒出孙悟空的大智大勇,自从唐三藏把孙悟空从五指山解救出来到取得了真经,这期间经理九九八十一难,每次劫难都是孙悟空全心全意去解救师傅的,最后才圆满的取回真经.
在打白骨精这一回里,他三次打死变为人形的白骨精,而被师傅气的念紧箍咒,唐僧是凡人他并不知道那是妖怪,悟空的解释他完全不听,而是念他的紧箍咒,疼的孙悟空满地打滚,最后唐僧还要和孙悟空断绝师徒之情,孙悟空被迫无奈,只好又回到花果山.但是孙悟空心理并没有怨恨师傅,更没有去报复师傅的想法,他把委屈全都藏在心理,而且心理总是想着师傅的安危,可见他对是师傅的真心.这一路上他们经历艰难险阻,不管多累,多饿,不管妖怪是多么的阴险狡猾他门都一一打败他们,把师傅从危难中救出来.
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书读多了总是有好处的,在当今的社会里没有文化是不行的,会被社会淘汰,从我们呱呱落地,父母就教我门说话,识字,等大一点儿他们又教我们怎样做人,我们在学校里不仅是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做人,只有学会了怎样做人,才能学会更多的知识,才能广交益友,可见书何其的重要.
从书中我们会悟出许多真理,所以我们应该多读书,读好书.
读书笔记2
从小到大,我读过很多回《西游记》,第一次读时,纯粹是为了它曲折有趣的情节;后来再读,对书中的各个人物的性格和行为就有了一些看法。 《西游记》中我最喜欢的是孙悟空,喜欢他的善良、调皮、机灵、法力无边、对各天神说话时的直率、打妖怪时的执着(尤其是在三打白骨精那一回)和对兄弟、师傅和猴子猴孙的情谊。在唐僧师徒四人中,孙悟空经常第一个发现妖怪,可是他的师傅唐僧却总是轻易地被那些装扮成好人的妖怪欺骗,而对打死妖怪的悟空念紧箍咒惩罚,甚至不顾他的解释把他赶走。悟空虽然心有不甘,但还是听师傅的话,没有死皮赖脸地跟着师傅。但是当八戒又来找他帮忙时,他一听到师傅有难,就不记前嫌、义无返顾地跑去救师傅,没有半句怨言。他虽然天生比较冲动,性格比较火爆,有时会因为一时冲动而杀生,但是在我看来,那些人都是罪有应得的,都是些杀人无数的强盗啊,暴君啊等等,可是相信佛教的唐僧却不信,他不管怎么样都不让悟空杀人,却不去管那些恶人去害人,我总是觉得悟空很冤枉。 唐僧在他们师徒四人中是让我比较难以理解的人,他总是被妖怪抓走。在师徒四人之中,他总是带来麻烦,没有什么本事,只知道念南无阿弥陀佛,有时还会添乱,要是没有悟空,我想,他一定已经去另外一个西天了。他是一个善良、乐于助人却分不清是人是妖的师傅,见到妖怪害人时,总要叫悟空等三人去抓妖怪。可是当悟空打死那些祸害苍生的人时,他却大惊失色,不仅念紧箍咒,有时还要赶走他,难道他就不会想一下,如果悟空不把那些害人的家伙给杀了,他们又会去祸害别人,这样,岂不是为了一条人命而害了更多的人命吗?但是,唐僧却也有着超乎常人的执着,为了到达西天取得真经造福苍生,他不仅不要快速到达西天而不让悟空自己飞去取,甚至要求自己每一步都是脚踏实地的,也从没让悟空帮他飞过。唐僧在一路上遇见了不少人善意或恶意地极力挽留他,甚至给他金山银山,乃至整个国家,可是他都拒绝了,我想这是因为他始终坚持着要取得真经的信念吧。 猪八戒是一个又懒又馋的大肥猪,有时悟空叫他去找点水果给师傅吃,可是他要么就是在路上躺着睡大觉,要么摘了许多水果,却在回来的路上都吃光了,常常害得另外的三人在原地等他,回来却随便找个借口说个谎想敷衍过去,但总是被机灵的悟空识破,被整得很惨。我觉得八戒在取经的路上总是想这想那,而不是一心向佛,一会儿在这藏一点钱,一会在那藏一点宝,还总是想着高老庄的媳妇和嫦娥,师傅被抓了,他动不动就说:“我们收拾收拾行李散伙吧”、“我回高老庄去了”这类丧气的话。他还有一个坏毛病,就是总爱吹牛,有时候,悟空把妖怪打败了,他却绘声绘色地向别人吹嘘着自己如何把妖怪打败的。但是,他有时也会发挥作用,如:在师傅被白骨精抓住时,他来到花果山想着办法把猴哥给请了出来,最后,把师傅救了出来。所以我觉得八戒还是挺可爱的,虽然时不时动点歪脑筋,但也会有智慧的火花。 沙和尚是三个徒弟中最老实的一个,他始终对师傅忠心耿耿,对两位师兄也是毕恭毕敬。可是打起妖怪来却是毫不手软,虽然没有悟空那么厉害,但是在关键时刻还是能保护师傅的。而且,在师徒四人中,他是除了悟空以外最警觉的人,也可以提醒一下师傅。 虽然《西游记》已经很老了,可是我相信它的魅力会经久不衰,因为这师徒四人,实在各有妙处,很吸引人。
读书笔记3
感盘古开辟,三皇治世,五帝定伦,世界之间,遂分为四大部洲:曰东胜神洲,曰西牛贺洲,曰南赡部洲,曰北俱芦洲。这部书单表东胜神洲。海外有一国土,名曰傲来国。国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山,唤为花果山。
看原著第一回,其实表达得也比较模糊,不过是神话传说里的区域划分,东南西北四块,东为首,花果山就在老大东胜神洲的傲来国海中,所以离东海非常近,跟东海龙王是“老邻居”。而且“此山乃十洲之祖脉,三岛之来龙,自开清浊而立,鸿蒙判后而成。”虽然书里写“这部书单表东胜神洲”,但其实后来四个洲都有涉及到,孙悟空出生在东方,花果山水土养育他成长为一个未来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不过别急,到底过了多少年孙悟空才开始叱咤风云,似乎很久。《西游记》里的时空关系比较有意思,天上地下的往往时空错乱,这也是需要接近的事实之一。
这样先建立一个比较虚拟的空间,吴承恩老爷子是不是不太明白地球是个球这个事实?或者他是按照中国神话的标准写的?总之《西游记》里虽然有东南西北海,但不要等同于现实里的,神话,建立在虚拟的空间里,我们遨游在虚拟的空间里追寻真实的人物性格和内心感受。

收起

西游记读书报告
目录
1、 前言
2、 我对猪八戒的看法
3、 我对孙悟空的看法
4、 我对唐僧的看法
资料检索
1、 前言
我国四大古典名著是什么?你一定知道,那就是《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虽然我知道四大名著,但读得却不多,只读过《西游记》、《红楼梦》。相比之下,自己更喜欢《红楼梦》一些,明...

全部展开

西游记读书报告
目录
1、 前言
2、 我对猪八戒的看法
3、 我对孙悟空的看法
4、 我对唐僧的看法
资料检索
1、 前言
我国四大古典名著是什么?你一定知道,那就是《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虽然我知道四大名著,但读得却不多,只读过《西游记》、《红楼梦》。相比之下,自己更喜欢《红楼梦》一些,明清小说中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我觉得也很不错的。不过其余的就单元综合学习的题目的关系,我们只能将视线范围缩小到四大名著其中的一本《西游记》。
《西游记》也被搞成了各种各样形式的文艺作品。如电视剧《西游记》,动画片《西游记》,电影《大话西游》,还包括哈哈电视的《魔幻巧克力》——一个关于西游记的室内情景剧……在这些文艺作品中有不少已经颠覆了《西游记》的原来面目。不过其中的电视剧《西游记》,自己还蛮看好的,在这个暑假档不少电视台重播了《西游记》。其中六小龄童所扮演的孙猴子那是相当到位。整个一猴样,在观众面前。再说唐僧,慈眉善目,西皮嫩肉的。猪八戒何众妖怪们,长相奇丑无比,我想扮演这些角色的演员一定受了不少折腾,你看演猪的已经不成人样了;除手脚以外,分明就是猪嘛!人物真是栩栩如生啊!内容和情节也没有很大的改变,基本按着原著来。几十年看下来能让观众不厌那是需要功底的。
再从艺术作品中说回来,这《西游记》的书也是多种多样图文的,漫画的,全传的。我读的是全传的白话版本,是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出版时间在1991年10月。这属于比较老的版本了。自然还有更早一些。反正自己读起来,感觉意思是懂非懂,不过我根据电视剧中的内容还能了解一二。在这写了这份读书报告,多多指教。
2、 我对猪八戒的看法
猪八戒是一个长鼻子,大耳朵的妖怪,他是一个有时间就睡,有东西就吃的猪。长得奇丑无比。在这一路保送唐僧西天取经的途中,只要一碰到挫折就开始怀念它的高老庄,可见他对高老庄还是比较留恋的。反正我是这么想的。我对猪八戒的第一个看法是“懒”。我有理由(剧中):孙悟空命猪八戒祛探山,因为那山十分险峻,猪八戒在山中四处围困,在石头中四处穿行,嘴里不断地说那猴子阴险,叫他来探路,害得他受了许多苦。于是它背靠石头,呼呼地睡去了。孙悟空见猪八戒还不来,于是就去找猪八戒,发现他已睡去了就变成了啄木鸟去戏弄猪八戒。啄木鸟狠狠地啄了猪八戒的鼻子一下,猪八戒才醒来,一看是只啄木鸟,也戏道:“嘿嘿,你一定是把我的鼻子当木头了。”说完用衣服遮住鼻子继续睡去。孙悟空见猪八戒还不起来,又想一招于是就一吹气,猪八戒只觉得脸上一湿,就醒了过来,原来是尿屎,猪八戒破口大骂着啄木鸟并自言自语道:“回去该怎么对师傅说呢?”最后他编了个谎言想逃过一劫,可是那能逃得过火眼睛睛的孙悟空呢?懒和馋是一对亲密的朋友,猪八戒不仅懒也是比较馋的。他吞吐量特别大,由于电视剧里是演戏,就把猪八戒的馋发挥得淋漓尽致。这里我从书本上找到了猪八戒的馋,如:食肠却又甚大:一顿要吃三五斗米饭;早间电心也得百十个烧饼才毅。喜得还吃斋素,若再迟荤酒,便是老地这些家业田产之类,不上半年,就吃个净。这是在高老庄时,高老爷向唐僧和孙悟空诉的苦。从这儿我们可以看出这猪八戒的嘴又多馋了吧!不过猪八戒到底还是天鹏元帅下凡,也有一定的功力和武力。最后我要说的一点是猪八戒比较贪。下面让我拿出证据来吧:一次,孙悟空命猪八戒搬一块石头,逐步愿意,孙猴说:“下面可有宝贝,你不搬这宝贝可就归我喽。”于是假装搬石头。猪八戒一听有宝贝,立刻和猴子一起搬,却发现一口井,说:“咦?猴哥你骗我,哪来什么宝贝呀?”悟空说:“不急,八戒你到这井底下去,宝贝就在这下面”,八戒信以为真就顺着金箍棒,下到了井底。遇见了井龙王就问:“龙王啊!你这儿有什么宝贝啊!”井龙王一呆,“我这儿哪有什么宝贝啊!”……如果孙悟空不说下面有宝贝猪八戒是不会下去的,而且下了井底也一心文宝贝的事情,从这儿可以看出猪八戒很贪财。反正我觉得总体来说猪八戒就是个贪婪好色,爱拍马屁,迷惑唐僧的眼睛,总在唐僧面前说孙悟空坏话。而且是一个胆小有一些怕妖精的猪,每次去打妖怪总撒滑偷懒,能不打就不打,怕被捉住。我不喜欢猪八戒这个角色。
3、 我对孙悟空的看法
孙悟空是一只浑身长满毛的猴子,是从石头里面蹦出来的神猴,有几样法宝:1、定海神针2、经斗云3、七十二般变化。这些法宝帮助了他更好的在保护师傅西去的途中更快更好的驱除各路妖虐。不过除了这些神力,还需要有在天庭上当了这么久庇马翁的人际关系,要众神仙搞好关系,到时西去途中遇到什么妖怪也好让众神仙来助一臂之力。另外就是在太上老君的丹炉里烤出来的火眼金睛,可以在西去途中识破妖怪的种种变化以保唐僧性命 ,像在三打白骨精中就用到了。不过作为孙悟空还有一个不适之处,就石头上的紧箍咒,只要唐僧一念,就算孙悟空再厉害也不得不跪地求饶。下面让我们看一看紧箍咒的魔力吧!“唐僧正要念咒,行者急到马前,叫道:师傅,莫念,莫念!”又有唐僧果然耳软,又信了八戒的话,随复念起。行者禁不得疼痛,归于路旁,只叫“莫念,莫念!有话快说了罢!”由此可以看出,唐僧还没有念的时候,孙悟空就已经吓得大叫不已,能把天不怕,地不怕的孙悟空吓倒可见紧箍咒的魅力了。书商对孙悟空疼痛时的表现做了一点描写。但在电视剧中就让演员发挥得淋漓尽致。他抱头大嚷,苦不堪言,直在地上打滚儿,看上去真的是不可一试的,好像这咒语,,让孙悟空的法力一下子全废了似的。不过如果没有紧箍咒的欺压,孙悟空那可就是风光无限啊!七十二变一会儿变成人样,一会儿是个小飞虫,一会儿是牛魔王,真是随心所欲阿!我想孙悟空的七十二变是很多人想拥有的,这也是人们喜爱孙悟空这个角色我的原因之一。这七十二变也蒙混了不少妖精的日光,更是可以好好救师傅,又不被人发现。就像孙悟空在借芭蕉扇的时候,他变作牛魔王的样子,骗使金睛兽把他送到铁扇公主的住处,又入洞骗铁扇公主的芭蕉扇并使计谋获知了芭蕉扇的用法,然后又变回原形离开了。七十二变真灵啊!就算铁扇公主也分不出真假来。这小小的但能排大用处的芭蕉扇就轻易地被骗到手了。这里要声明一下,孙悟空是在借不到芭蕉扇的情况下才耍骗术的,而且他干的是正经事。可是孙悟空的火眼金睛也有失力的时候,他取得芭蕉扇以后赶到师傅处,途中遇上了“八戒”,这可是牛魔王变的,孙悟空居然就掉以轻心了,没有识破真相,芭蕉扇又落入了牛魔王的手中,唉!真可惜啊!看来孙悟空也不是无所不能的。
最后,我对孙悟空的总体评价就是忠心耿耿,一心一意保唐僧去西天取经,一路上将要除魔,积德行善,为民除害,可总是被唐僧冤枉。倒霉啊!
4、 我对唐僧的看法
首先,唐僧虽然满口仁义道德,总是“阿弥陀佛”,但却有一些不明是非,动不动就念紧箍咒折磨孙悟空,直到孙悟空认罪才放过他,这是他糊涂,暴力的一面。第二,它偏袒八戒之心是很明显的,为什么?就是因为八戒回溜须拍马,几句甜言蜜语便把唐僧弄得糊涂得不知东南西北,积德孙悟空在一旁“呵呵”直叫,茫然搔首。第三,唐僧见妖魔鬼怪便昏倒,若不是徒弟的救助,还没满出羊门便入虎口了,更别说到西方取什么经了。而每次除妖后,享功的必定是他,你看他面对歌颂,笑而不语,丝毫未觉羞耻接受,怕是忘了到底是谁的功劳了。第四,看见美女便转过脸去,这是佛教的一大禁戒,他却屡犯。实在是荒唐可笑。且看他在女儿国国王前面的举动吧。国王一针见血地道出:高僧既然四大皆空,为何又不敢正视我?唐僧语塞。是该语塞。因为这句话揭穿了他的伪装。“菩提本无树”的境界唐僧无法达到,又怎么自称玉帝亲封的高僧。第五,唐僧和八戒喝了子母河的水,眼看就要生娃娃了,但他却让孙悟空找药水把胎打掉。胎儿是一个生命,佛家不是有戒条不能杀生的吗?由此,他又犯了个不可饶恕的罪过。不过他也有好的一面,虽不懂得人情世故的他却始终以慈悲为怀,感动了苍天,最终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到了西方,取得了真经。
我对唐僧的总体评价就是不明事理,肉眼凡胎,多次冤枉孙悟空,如三打白骨精、真假美猴王等等。有些偏心,总是摆一副师傅的架子。但心底善良,以慈悲为怀。
《西游记》读书报告
在我原来的印象中,孙悟空的出世是一种惊天地泣鬼神的壮观:从石头中放射出的万丈光芒里“biu”的一下蹦出来。而原著中则这样写道:“花果山上有一仙石,石产一卵,见风化一石猴。”以前脑中的那种壮观景象被“见风而化”彻底推翻,取而代之的是由“化”字所带来的神秘感:一块孕育灵根的仙石在我们肉眼所感知的永恒不变中,却在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我们凡体所感受不到的变化……
唐僧这位被委以重任的得道高僧,在我心中始终被塑造为一个无欲无求、深罯佛理的完美形象,但在我阅读的过程中,发现唐僧耐不得饥寒,为个人安危担惊受怕,经常处于一种神经质的状态中(在很多章回中,遇到高山险阻,受到饥寒来袭时,唐僧的表现),让我对他的表现深感不满。难道他不懂得“心生,种种魔生;心灭,种种魔灭”吗?
我们是不是总在不断推翻自己以前即成的某种定论?无论是审美、品味、兴趣爱好,甚至于根植在心中的人生观……
曾经的我觉得绿色的那种澄清与醒目是最俗气的,而现在我却发现多加上一点“墨”,她竟会在深沉中透出一种慑人的清静;以前我不喜欢花花草草、猫猫狗狗,可是忽然有一天早晨睁开睡眼,最想看到的却是:阳台上能有一朵盛开的马蹄莲。
生命往往就在这种“肯定—怀疑—否定—再肯定”的成长过程中实现了自我。受天地日月精华孕育,有了灵通之意的石猴同样也不例外。且看这只石猴的各种称呼:“美猴王、孙悟空、弼马温、齐天大圣、孙行者、斗战胜佛”,这每一个称呼变化的过程都是对其身份的一次“怀疑、否定、再肯定”的经过。身份的界定会带来一种限制,被界限所束缚着,如何超越这种界限,就要推翻即成的一种身份,直到超脱身份本身。
尽管美猴王在“花果山福地”过着无忧无虑的快乐日子,这种快乐依然不能让它对“生老病死”视而不见,随着三五百年时间的流逝,预示着他离生命的终点也越来越近,对生的无限留恋使他对死产生了恐惧,也许使猴王害怕的并非死亡本身,而是他不服“将来年老血衰,暗中有阎王老子管着”,他所留恋的是那“不伏麒麟辖,不伏凤凰管,又不伏人间王位所拘束,自由自在的无量之福”。为了摆脱死亡的约束,他开始为作一个能够躲过六道轮回的“佛、仙、神”而努力。他的磨难也就从这里开始了。
经过数十个年头的寻访,他拜“须菩提”为师,须菩提是佛的十大弟子之一,虽然在这里须菩提是糅合道、佛的一个人物,但猴王与菩提的相遇似乎在预示着他命中注定的佛缘,佛是讲究缘分的。菩提给他起了一个“人”的名字----孙悟空。他挣脱了猴子的身份,成了一个人。此时的他学会了长生不老之术和七十二般变化。就在他以为自己从此长寿,不必再为死亡忧虑的时候,在一次酒醉后的睡梦中,却被两个勾魂鬼带到了冥界,其实也就是“死”了一次。在这里,我认为是他身份的一种丢失,他本身是超出“五仙、五虫”十类之外的“灵明石猴”,
拥有了一个“人”的名字,又修到了“佛、仙、神”长生不老的境界,那么他到底是猴?是人?还是仙?他一怒之下把生死簿上猴属类的名字全给勾了,他觉得自己长生不老就是神仙了,那么他就需要神仙对他身份的一种承认,一种同类之间的相互认同。由于他拿走了东海的宝贝,勾掉了地府“生死簿”上的名字,终于引起天庭对他的注意,“三界之间,凡有九窍者,可以成仙”,所以天庭给了他做神仙的资格——招安为“弼马温”,承认了他作为神仙的身份。
可天真的猴子没有想到这神仙也有尊卑之分,为了维护作为一个神仙的尊严,发泄一下怀才不遇的愤怒,他又回到了花果山,并野心勃勃地封自己为“齐天大圣”,直到天庭对他的第二次招安,封了个有名无实的齐天大圣,即便如此,他作为神仙的身份与地位就安定下来了吗?当他看到众仙都去参加蟠桃会,而自己却被排斥在外时,遂与天庭为敌,站到了神仙的对立面——成了妖怪。炼丹炉中的七七四十九天不仅成就了猴王的“火眼金睛”,更成就了猴王大闹天宫的威力与决心,他要反抗天庭,打破那束缚,他要坐灵霄宝殿上的那个龙椅。只是天命难违,也许他反抗天命本身就是他命中注定的一场劫难,无论如何,他都逃不出。他与神仙没有缘分,天庭不是他的,他也不属于天庭。命中注定与“佛”的第二次邂逅来临,与他逃不出天命一样,他同样逃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因为此时的猴子心有杂念,就无法完全超脱界限的束缚。五指山下的五百年,五个世纪,五次轮回,“解铃还需系铃人”,佛把他压了下去,只有佛才能解救他。拯救他的唯一理由是他与佛有缘,而佛相信缘份,佛不会轻易放过一个集天地日月之精华的难得慧根,佛要点化他。于是,猴子的命运从天庭的手里转到了佛祖手中,佛是无处不在的,“心生,种种佛生;心灭,种种佛灭”。由佛祖的二徒弟十世真身修行的金蝉子转世的唐僧,揭了五行山上的“压帖”,却又在他头上套了一个“金箍”,此时的猴子已不是什么齐天大圣,成了一个保护圣僧西天取经的苦行僧——孙行者。
唐僧的徒弟中与他一样成佛的只有行者一人,西行的路上历经十万八千里 、九九八十一难,行者的贡献最大、悟性最高,同时他又是最孤独的一个,只有他的火眼金睛能分清妖魔鬼怪、人神佛仙,可是唐僧根本不听他的的劝诫与忠告,甚至不信任他,更不用提顽灵不化的猪八戒,而沙僧好像只是活在自己的世界中,两耳不闻身外事,只跟着他们跑跑腿,担担行李而已。希腊神话中有一个著名的悲剧形象——拉奥孔,他的悲剧性就在于拥有预言真理的能力,却同时被惩罚永远得不到信任,这种悲剧感同样包围着行者,无力转身的距离感使行者产生了“二心”,心猿的恶劣让行者自己都束手无策。这就是九九八十一难中的第四十六难“难辨猕猴”,这一难是针对猴子的一次最大考验,让他能清除自己心中的杂念心猿。真行者与假行者相像的地连神通广大的观音菩萨都分辨不出,只能找更加神通广大的如来佛祖辨明,还是佛祖高明,凡事皆逃不出他的掌心,他一语道破假行者的来历“此乃六耳猕猴也”。六耳是指“眼、耳、鼻、舌、身、意”六贼,由于悟空有了“一明,一暗”二心,心猿集恶于一身,做出了大逆不道的行为:打死唐僧,抢走文牒,准备假冒唐僧一行去西天取经。我不禁怀疑这些行为都曾在悟空的潜意识中发生过,这是一场集心中的恶于一身的“悟空”的演绎,最终佛帮他战胜了心中的恶,由“明”亲手将“暗”消灭。从这时起,悟空真正超脱了自我,成了取经路上的先知,西行路开始变得明朗,无论唐僧再有什么抱怨,路上遇到怎样的困难,悟空都以超脱后的自如来面对,他已洞察了一切,就连唐僧登极“凌云度”彼岸的那一跌,都是悟空把他推下去的。如果没有悟空,唐僧对着无底之船如何脱却这胎胞骨肉身,登上无极之彼岸。至此,大功告成。佛欢喜他西行路上隐恶扬善全始全终,称他“斗战胜佛”,成了佛后,头上的金箍也自然消失。正是“心生,种种佛生;心灭,种种佛灭”。
这只从石头中风化而来的猴子,原本不属于“五仙五虫”十类之内的,可是纵观他成长过程中身份被一次次“推翻——重建”的过程,他把“妖、人、神、仙、佛”五仙的身份都一一演绎一番。到了佛的境界,已是四大皆空,心中无一物,至于身份界定的那种限制,已在万事皆空的心中不存在了。“斗战胜”代表的只是他成佛前的功绩,“佛”才是他生命的终极演绎。我们没有猴子这样伟大,逃脱不了“不断推翻自我,再实现自我”的循环模式,这种不断否定、怀疑自己的变化是从哪里来的?是对于生命的不断感悟,还是对于成长的一种感激?无论它从何而来,我们都在这样循环往复重建自我的过程中慢慢长大。我们不能长生不老,生命总有一天会被推向终点,但是有限的生命正是在这种不断实现自我的过程中被无限扩张,无限延伸......
感谢成长吧!《铁皮鼓》中的奥斯卡因看到了生活中的丑恶而不再长大,最终还是被成长中遇到的美好感化地再次成长起来。就在这样不断地变化中,我们在不断地体会成长地过程,经历过,拥有过,才能懂得……
《西游记》读书报告
《西游记》是大家都十分喜欢的一本书.小说通过唐僧师徒取经路上发生的一个个惊险曲折的故事,表现了主人翁敢闯敢拼的大无畏精神和侠肝义胆.书中的人物个个都栩栩如生,不管是七十二般变化的孙悟空,好吃懒做的猪八戒,还是各具神通的神仙妖魔,在我眼里都是如此亲切,如此可信,如此活灵活现.
许多同学都喜欢神通广大的孙悟空,而不喜欢孙悟空的师傅唐僧,可我却觉得唐僧真实可信,在现实社会中很多人或多或少也有类似唐僧的缺点,分析唐僧的特点对我极有启发.
唐僧作为一代高僧,的确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但正因为他的过分"善良",又是非不分,人妖不辨,一而再,再而三地被妖怪所欺骗,利用,差点误了取经大事.比如其中家喻户晓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这个故事,唐僧就被先后化身为村姑,老头和老太的白骨精所欺骗,而去责怪孙悟空滥杀无辜.
唐僧还是一个耳软,没有主见,听信谗言的人.即使他亲眼看到姑娘送来的饭菜是青蛙,虫子时;当孙悟空最后打死的老人显出是白骨精时,唐僧仍然会听信专会说好话,奉承拍马的猪八戒的谗言,坚持认为是孙悟空闯了祸,错杀了好人,而用紧箍咒来惩罚孙悟空.
唐僧面对孙悟空的苦苦恳求,一点也不会顾及师徒之间的情谊,坚决把孙悟空赶跑,如此做法不免让人寒心,所以像唐僧这样一个有如此多缺点的人要不是有众徒弟和菩萨们的鼎力相助,凭他一个人的力量是决不可能到达西天,取到真经的.
其实我觉得从唐僧这个人物身上我们可以吸取许多经验,教训.因为,在我们身上,也经常出现这样的毛病.比如人云亦云,缺少自己独立的见解和判断;不分是非,没有敏锐的观察力和洞悉力;耳软心活,喜欢听好话,戴高帽等等.
从唐僧身上我们应该知道怎样做人,做怎样的人.
还有就是猪八戒了,我认为这个人物形象是吴承恩写得最为生动的.
猪八戒有力气,能干活,性情憨厚.打仗时,又是孙悟空的一个得力帮手.但是在猪八戒身上,缺点和毛病也是表现的非常明显突出.他贪吃,怕困难,对取经信念不坚定.一遇到挫折,就想分行李散伙,回高老庄做女婿去.他还有点自私:取经路上,偷偷攒了几钱银子,藏在耳朵里.他还有点狡猾,有时撒点谎,在唐僧面前编排些孙悟空的坏话.但由于笨拙,往往又弄得自己上当吃亏.不过话又说回来,唐僧在几个徒弟里最喜欢的就是猪八戒了,也许就是因为猪八戒的奉承,拍马屁有关吧!但这一点又说明他很会随机应变.
其实我们从孙悟空的角度去想,我们该去交怎样的朋友,我想,一定需要性情憨厚,关键时刻可以依靠.书中的猪八戒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可是孙悟空除了有时作弄一下这个"可恶"的师弟外,基本上还是容忍了猪八戒,正是因为猪八戒的憨厚,关键时刻可以依赖的特点,这是猪八戒的本质.当孙悟空被唐僧驱逐后,猪八戒意识到大师兄不在,他肩负了重要的责任,这时候他表现出了他的责任感,英勇地与妖怪斗争,甚至于即使在唐僧被抓后,知道自己斗不过妖怪,也不一个人逃命,选择了继续挑战妖怪,直至与唐僧一起被抓.
在我们周围,也有许多人平时有各种各样的缺点,可是我们应该首先判断这个人的本质特点,而不应该过于注重他的缺点,看人要看他的主要品质而不应苛求细枝末节.
沙和尚,他是一个靠得住的人,他诚实,憨厚,在孙悟空和猪八戒吵架时,会主动上去劝架.但是他的能力有限,也不太善于思考,缺少一些机变.忠诚,肯干,吃苦耐劳是他的最大特点,也是非常宝贵的优点.
小说还通过一连串惊险,曲折的故事,刻画了众多妖魔鬼怪和神仙,这些角色个个都有鲜明的性格特点.
作为我国古代的优秀神话小说,《西游记》实际上是封建社会现实生活的折射,通过神仙鬼怪的故事反映社会生活的现状.我们看后,对丰富想象,增长智慧,对培养坚忍不拔,战胜困难的精神,和加深对封建社会的认识.都是有益处的.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