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的听觉好吗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13 16:57:04
鱼类的听觉好吗

鱼类的听觉好吗
鱼类的听觉好吗

鱼类的听觉好吗
鱼类的听觉器官只有内耳,没有中耳及外耳.
一,内耳的构造
内耳埋藏在头骨的听束内,位于上骨,窦耳骨,蝶耳骨,基枕骨,前耳骨及外枕
骨里面.
内耳由上下两部分组成.
上部是椭圆束,在它的前,后及侧壁各连接一条半圆形的管子,此即半规管,管
的两端开口于椭圆囊,这三条互相垂直的半规管根据其位置的不同分别称为前半
规管,后半规管和侧半规管(或称水平半规管).每一半规管的一端有一个由管
壁膨大而成的球形壶腹.
下部是球状囊,其后方有一突出,称为瓶状囊,球囊与椭圆囊内部是相通的.
球状囊通出一条内淋巴管,穿过椭圆囊.左右两侧内耳的球囊之间还有横向的内
淋巴管相连.
由于内耳有这么复杂的构造,故常称其为膜迷路或迷路器官,颅骨的听囊将内耳
包藏在里面,骨迷路与膜迷路之间充满淋巴液,对膜迷路起着周密的保护作用.
大多数鱼类的内耳具有由细胞所分泌的产物沉积而成的石灰质耳石,一般有三
块,在椭圆束中靠近前半规管和水平半规管的壶腹处,有一块微耳石;球状囊内
有一块最大的矢耳石;在瓶状囊内是一块较小的星耳石.星耳石有纤维物质与内
耳腔壁相连接,并悬浮于内淋巴液中,耳石的形状,大小因种类而异,并随年龄
的增加而增加,鱼体生长的继续,耳石也成层地增大,故可借耳石与其它构造相
对照,研究鱼类的年龄和生长.
内耳各腔的内面,有感觉细胞和第 VIII 对脑神经的束梢相联系.在壶腹内的感
觉上皮形成听脊,在椭圆囊,球囊内的感觉上皮称听斑,其基本结构与侧线的感
觉器相类似,听脊的顶很长,可以达到壶腹的对壁,而听斑的感觉毛稍短.
内耳的形态因种类而异这在硬骨鱼类更为显著.
二,内耳的平衡和听觉作用
鱼类内耳的重要机能之一是平衡作用.平衡的中心在内耳的上部,即椭圆囊和半
规管.
如果切除椭圆囊和半规管,鱼就完全失去平衡,游泳时不能定向,但不影响听觉.
如果切除内耳的下部(球囊),就不会引起平衡的失调.
侧半规管对鱼体背腹轴方位的运动有反应,对前后轴和左右轴的方位变动没有反
应,前后半规管对三个轴方位的运动都有反应.
内耳的另一重要作用是听觉,鱼对外界的声响有一定的感觉和反应,一般能感觉
较低频率的声波,不如高等脊椎动物发达.鱼类对声音的感觉主要与内耳下部球
囊一瓶状囊综合体有联系,即听觉的产生主要在球囊里的听斑,瓶状囊内也有听
斑能感受声波.
板鳃类内耳的内淋巴管孔与外界相通,某些鳍类的内淋巴管在耳囊内形成一个
腔,如象鼓室,管孔为膜封闭,膜上有一层半液体状物质,皮肤复盖在这上面,
声波通过孔上的膜传递到下面的淋巴管腔中.
硬骨鱼类的内淋巴管是封闭的,不与外界相通,声波常靠耳区薄的头骨传导到内
耳.
声波传到内耳,内有的内淋巴发生振荡,则刺激到内耳的感觉细胞,经听神经传
达到脑而产生听觉.
非鲤形目鱼类对于高于 2000-3000 振次的声波没有反应,而且有韦伯氏器的鲤
形目鱼类显然在感觉声波频率幅度和间调辩别能力方面有较高水平,它们的听觉
高限在每秒钟 7000-10000 振次之间.
鱼类听觉的生物学意义不仅是预告危险或食物存在的信号,某些鱼类且能发声,
它们能从同种的个体那里得到信号,这在生殖季节中,对选择异性具有一定的意
义,如大,小黄鱼.
不渔业生产实践中,渔民早就熟悉了鱼类的发声特性,巧妙地运用这种特性来捕
鱼.据说,印度有些渔民夜间跳入水中,靠听鱼的声音捕鱼.我国沿海善于发声
的鱼,如大,小黄鱼,黄姑鱼,叫姑鱼等十余种,它们往往在产卵期间能发出很
强的生物声,四百多年前就被我国渔民利用来进行探索捕捞,随着科学的发展,
有些国家在进行各种声波诱鱼和声波驱鱼的试验,挪威正在研究试验用声信号控
制鱼群游泳,达到无网捕鱼的目的.
鱼虽然听到声音,但不能象人和高等动物那样可以靠外耳来确定声音的方向.它
的辨别方向的能力是靠皮肤感觉器囊协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