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年考进的进士与举人参加的聚会是什么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8 05:48:25
同年考进的进士与举人参加的聚会是什么

同年考进的进士与举人参加的聚会是什么
同年考进的进士与举人参加的聚会是什么

同年考进的进士与举人参加的聚会是什么
鹿鸣宴
1、科举制度中规定的一种宴会.起于唐代.明清沿此,于乡试放榜次日,宴请新科举人和内外帘官等,歌《诗经》中《鹿鸣》篇,司称“鹿鸣宴”.《新唐书.选举志上》:“每岁仲冬,州、县、馆、监举其成者送之尚书省;而举选取不繇馆、学者,谓之‘乡贡’皆怀牒自列于州、县.试已,长吏以乡饮酒礼,会属僚,设宾主,陈俎豆,备管弦,牲用少牢,歌《鹿鸣》之诗,因与耆艾叙长少焉.”清吴荣光《吾学录.贡举》:“《通礼》:顺天乡试揭晓翼日,燕主考、同考、执事各民及乡贡士于顺天府,曰鹿鸣燕,以府尹主席.”燕,同“宴”.
2、宋代殿试文武两榜状元设宴,同年团拜,亦称“鹿鸣宴”.宋吴自牧《梦粱录·士人赴殿试唱名》:“帅漕与殿步司排罗鞍马仪杖,迎引文武三魁,各乘马带羞帽到院,安泊款待.两状元差委同年进士充本局职事官,措置题名登科录.帅司差拔六局人员,安抚司关借银器等物,差拔妓乐,就丰豫楼开鹿鸣晏,同年人俱赴团拜于楼下.”
3、鹿鸣宴这是古时地方官祝贺考中贡生或举人的“乡饮酒”宴会,起于唐代.明清沿此.饮宴之中必须先奏响《鹿鸣》之曲,随后朗读《鹿鸣》之歌以活跃气氛,显示某公才华.《鹿鸣》原出自《诗经·小雅》中的一首乐歌,一共有三章,三章头一句分别是“呦呦鹿呜,食野之苹”.“呦呦鹿鸣,食野之嵩”.“呦呦鹿鸣,食野之芩.”其意为鹿子发现了美食不忘伙伴,发出“呦呦”叫声招呼同类一块进食.古人认为此举为美德,于是上行下效,天子宴群臣,地方官宴请同僚及当地举人和地方豪绅,用此举来收买人心,展示自己礼贤下士.古人还认为乐歌“用之于宾宴则君臣和”,有了美食而不忘其同伙,表示这是君子之风.据说春秋时孙穆子被聘到晋国为相,晋悼公办饮宴款待嘉宾,席间即颂《鹿鸣》三章.不过此宴只是发达地区才认为时尚,穷困之地却不时兴,民国以后消失殆尽.
杏园宴,
本是唐朝廷为科举仕子举办的宴庆,唐代新科进士正式放榜之日恰好就在上巳之前,上巳为唐代三大节日之一(上巳,晦日和重九) [11],上巳长安皇亲贵族的主要活动区是曲江,因而,上巳日曲江风景区还可能有一项文化内涵更为丰富的活动,这就是新科进士的庆祝宴会——曲江大会.古老雅致的节日、美丽的曲江风景、志得意满的新科进士,相得益彰,使上巳节更加热闹非凡.科举考试是唐朝政府录用官员的主要途径和办法.进士考试是科举中最难的一科.每年春由尚书省礼部主持全国的科考,称“省试”或“礼部试”;举子及第后,还要通过吏部的考核才能分配工作,任命职务,称“铨试”或“关试”.俗谓“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考进士之难由此可见.因此,举子们一旦中第,其得意的情态,不仅形于色,而且跃于纸,“吾唐取士最堪夸,仙榜标名出曙霞.白马嘶风三十辔 ,朱门秉烛一千家.郄洗聊臂升天路,宣圣飞章奏日华 .岁岁人人来不得 ,曲江烟水杏园花.”(黄滔《放榜日》),“喧喧车马欲朝天,人探东堂榜已悬.万里便随金鸳鸯,三台仍借玉连钱.花浮酒影彤霞烂,日照衫光瑞色鲜.十二街前楼阁上,卷帘谁不看神仙.”(徐夤《放榜日》),“绣够寻芳许史家 ,独将羁事达江沙.十年辛苦一枝桂,二月艳阳千树花.鹏化四溟归碧落 ,鹤楼三岛接青霞.同袍不得同游玩,今对春风日又斜.”(伊璠《及第后寄梁烛处士》).考中进士既然是这样的一件大事,自然是要庆祝一番的,庆祝的形式就是曲江大会,亦即曲江宴.因为宴会往往是在关试后才举行,所以又叫“关宴”;因举行宴会的地点一般都设在杏园曲江岸边的亭子中,所以也叫“杏园宴”;以后逐渐演变为诗人们吟诵诗作的“诗会”,并开展一系列趣味盎然的文娱活动.
鹰扬宴(鹰扬宴)
科举制度中,武科乡试放榜后,考官和考中武举者共同参加的宴会.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一:“文官重赋《鹿鸣》,重宴琼林者,屡见记载.武科虽亦有重赴鹰扬宴之典,而见之例案者,仅 嘉庆 十五年 陕西 巡抚奏 朝邑 武举 蔺廷荐 ,系 乾隆 庚午中式,现在重遇庚午科,奏乞恩施.奉旨赏千总衔,重赴鹰扬筵宴.”参阅《清会典事例·礼部·赐燕》.
樱桃宴
1.科举时代庆贺新进士及第的宴席.始于 唐 僖宗 时.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纪》:“新进士尤重樱桃宴.乾符 四年,永宁 刘公 第二子 覃 及第……独置是宴,大会公卿.时京国樱桃初出,虽贵达未适口,而 覃 山积铺席,复和以糖酪者,人享蛮榼一小盎,亦不啻数升.” 元 贡师泰 《和马伯庸学士拟古宫词》:“近臣侍罢樱桃宴,更遣黄门送两笼.”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四:“ 溧阳 相公 康熙 前庚辰进士也,重赴樱桃之宴.” 2.指文人雅会.清 龚自珍 《点绛唇·补记四月之游》词:“典却珠钗,高楼特启樱桃宴.江 风吹楝,恰喜鲥鱼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