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应该怎样承担社会责任?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30 07:07:57
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应该怎样承担社会责任?

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应该怎样承担社会责任?
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应该怎样承担社会责任?

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应该怎样承担社会责任?
认知亦称认识,是指人类认识客观事物获得知识的活动.认知心理学认为人的认知活动是人对外界信息进行积极加工的过程.责任感与认知相联系,它取决于一个人对责任感认知水平的高低.因此,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就要从提高认知水平入手,首先应使学生懂得什么是责任感,其内涵和外延是什么;明辨是非,明确自己肩负的责任与义务;懂得我们所处的时代特征等等.认识清楚了,认知水平得以提高,是非感随之产生,责任感就会明确.\x0d要提高学生认知水平,其基本渠道是课堂教学.因此,必须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实现师生互动、自主学习,提高对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的亲和力和影响力.\x0d巴班斯基说过:“如果没有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就不可能实现教学目的和任务.”当前的课堂教学改革必须变“教师为中心”为“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根本出发点,运用激励、示范、讨论、现代技术的整合等手段和方法提高学生社会责任感的认知水平,激发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x0d2、开展实践活动,实施情感体验\x0d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不仅要提高认识,增强自觉性,而且应该在校内外的实践活动中加强行为训练,使社会责任感通过活动得以强化.教育性活动与交往是社会责任感养成的基础,而社会责任感又推动活动的发展,这就需要教师组织指导学生参加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实践活动,以培养社会责任感.\x0d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建立社会实践活动基地,走出校园,投身社会,以自己所见、所闻,在教师引导下,进行所思、所感.通过慰问孤老,上街宣传、社会服务等一系列社会公益活动、野外考察、社会见习、旅游、参观等,开阔学生眼界,拓展学生认识空间,切身感受知识经济时代的紧迫性,思考在信息时代,我该为国家、社会的发展作些什么,怎样发展才能紧跟时代潮流.开设时事形势讲座和报告,使学生了解当今中国的国情及发展趋势,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才能无愧于时代,无愧于民族.这样,社会责任感就会在这一系列活动中得以强化.\x0d教学实践证明:学生的情感调控直接影响他们的心理品质和各种能力培养.社会责任感作为心理品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养成离不开情感调控.一般来说,良好的、丰富的健康向上的情感会有与其相适应的积极的责任感.反之,社会责任感水平会大大降低.不说而教,是情感教育的最大特点,情感教育是达到社会责任感内化的有效方式,正是通过情感教育,激发学生情感,才使责任感融入主体情感之中,这是主体真正的责任感.教师应善于运用需要原则、期望理论、价值目标和激励手段.通过情感体验,帮助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内化社会责任意识.\x0d3、注重自我激励,优化评价体系\x0d自我激励能力是情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责任感养成的内驱力.自我激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对自己的品行自我认识、自我监督、自我控制、自我改正,以完善个性水平.\x0d自我激励是人心理重要品质.为使学生真正具备自我激励的能力,首先离不开教师的教导.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心理辅导,使学生产生锤炼自身良好品质的自觉性和愿望.其次,培养学生自我认识能力,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对照检查自己,提高自我评价能力.再次,教师对学生的言行给予评价,评价可以使学生发扬优点,改正缺点,不断要求上进,使其在内心强化自我激励.当前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改革原有的以“分数”考核学生的传统方法,而变为“四个结合”,即书面考试与学生日常表现和社会实践活动表现相结合;定量与定性相结合;描述性考核与精确性考核相结合;自律与他律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学生变“分数为中心”为“增强能力,提高觉悟为中心”,才能使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得到有效的保证.\x0d4、重视环境陶冶,营造学校文化\x0d苏霍姆林斯基说:“把教育的意图隐蔽起来,是教育艺术十分重要因素之一.”环境陶冶是教育者有目的的创设教育情境,对学生进行积极感化和熏陶,潜移默化培养受教育者的责任感,其最大优势是没有明显的教育痕迹,不喊口号,不贴标签,体现一种渗透性、具体性、深刻性,是真正的润物细无声的境界.\x0d环境陶冶一方面强调情感因素,另一方面强调春风化雨的功能.马克思主义认为,环境特别是社会环境对人生的发展起重要影响作用.不同的环境,对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效果是不一样的.学生置身于干净、整洁优美的环境里,自然而然约束自己不规范行为;置身于文明守纪,积极进取,团结合作,责任感强的氛围中,自然而然习得许多好品质.\x0d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是一种特殊环境.责任感的培养也有赖于师生间良好的关系.师生间情感共鸣,极易使学生在自己的内心深处涌出极强的责任感和自信心.因此,要着力营造以责任为标志的学校文化.学校文化体现在教学活动的每日每时,每个角落.它包含表现教师高度责任感的教风,保证责任感形成的规章制度,发展责任情感内化的舆论导向,有利于责任感培养的教育活动.\x0d5、构建教育网络,整合教育力量\x0d在学校、家庭和社会组成的育人网络中,家庭处于一个非常特殊的地位,它直接影响到学校教育的成效.\x0d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首先要从家庭入手.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应与学校对学生的要求一致起来,避免养成学生的“双面人”性格.同时,父母对孩子的关系应由传统的家长制改为平等交流的朋友关系.那种“在我眼里永远是孩子”的“爱子观”对孩子的心理成长很不利.父母多的是生活阅历,而孩子的知识面较广,向孩子敞开自己的心扉,有利于教学相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