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小升初孩子享受真正的阅读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7 22:31:49
如何让小升初孩子享受真正的阅读

如何让小升初孩子享受真正的阅读
如何让小升初孩子享受真正的阅读

如何让小升初孩子享受真正的阅读
“我们上语文课学《范进中举》,老师讲课时,好几个同学和我一样哭了……”日记里还写道:“课文里说的那种世态炎凉现实中也存在,周围全是‘胡屠户’这样的人.班上学习好的学生,老师爱护,同学也围着他们,犯了错老师也不批评. 我呢,班里有什么坏事老师都赖我,同学还乱告状,全是‘胡屠户’,甚至包括家里人.我要是考第一,你看吧,他们全都变样!”一篇课文,让正在上课的孩子们泪流满面,哭成一片;一则日记,让本该阳光灿烂、充满幸福感、涉世未深的中学生却透着满怀悲凉,为什么?还是听听小宇们的心声吧:“分数就意味着能否从家长那里得到心仪的运动服,能否被带去吃肯德基,能否得到别人的尊重.可成绩一时又上不来,于是陷入了心情更糟、学习状况也更糟的恶性循环中.”怪不得小宇们在感受着范进所遭遇的悲凉时,忍不住顾影自怜、失声痛哭了.这不仅仅是一种悲天悯人,更是一种角色认同! 透过小宇的日记,我们不难看出,在小宇的心目中,自己就是那个未中举前可怜的“范进”,因而,不断遭受着来自于“胡屠户”们的羞辱,以至于发出“身边人全是‘胡屠户’”的愤慨;那些“学习好的学生”在小宇看来俨然就是中举后的“范进”,他们倍受老师的爱护,同学的尊敬.因而,小宇在愤懑的同时禁不住心生向往:“我要是考第一,你看吧,他们全都变样!”但是,小宇的痛苦又恰恰在于“成绩一时又上不来”的困扰中,因此悲从中来,以至于在老师讲解课文时深有体会、失声痛哭,甚至还引发了一片哭声.可见,班上自认为是“范进”的学生还真不少.这就使得有着20年教龄的语文老师也颇感意外:“《范进中举》这一课不知讲过多少回了,真没想到会产生如此奇特的效果---竟有学生为此哭泣.”难道这意味着新“范进”时代的到来? 范进情结缘何产生 本该朝气蓬勃、无忧无虑的小宇们,又生活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经济生活繁荣富裕的现代大都市,为什么会有这种莫名的“范进情结”呢?难道仅仅是“成绩一时又上不来”的困扰?我想,答案不会这么简单.成绩不好只是表面现象,或者说只是浮出水面的“冰山”一角.透过成绩,深入到“冰山”脚下,才可能发现,真正的原因实际上是由包括社会环境、家庭背景、群体效应以及个性心理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于孩子的心理所导致的必然结果.因此,只有深入剖析“范进”情结之所以产生的种种原由,才能帮助孩子摆脱阴影,调整心态,健康成长. 考试情结效应这是“范进情结”之所以产生的社会根源.中国是一个擅长考试的国度,自隋朝以来的科举考试不仅延续了1300多年之久,而且衍生出了我国颇具特色的考试文化.表面看起来,考试属于教育问题,但无论是各级各类的升学考试,诸如高考、中考、“小升初”等,还是各种各样、层出不穷的考级、考证等资格考试,无不牵扯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因此,考试作为一个极具普遍意义的社会问题引起了各界人士广泛而持续的关注.自然,小宇的日记又让人联想起了20年里经历了12次高考的“当代范进”曹湘凡.虽然他的高考经历只是个案,但却生动地折射出莘莘学子们的“考试情结”,这与当年范进的科举痴情又有什么两样?再看看一年一度高考备考族和陪考族的热闹场景,以及考取之后名目繁多的谢师宴,等等,这难道仅仅是教育层面的问题?难怪受制于考试压力的小宇们感伤于范进的不幸遭遇时不免自怨自怜了. 望子成龙效应这是产生“范进情结”的家庭因素.据报道,重庆一名8岁小男孩经常凌晨起床,从书包里拿出书和本子,在黑暗中一本正经地做起作业来.孩子这是怎么了?经儿童医院心理专家诊断,由于孩子的父母望子成龙心切,安排繁重的课外作业,导致孩童梦游.当然,这毕竟是极端个别的现象. 哪有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快乐学习、健康成长?但是,在操作过程中我们的家长容易因为失误或受急功近利思想左右导致欲速则不达,结果反而害了孩子,尽管其动机是出于为孩子的将来考虑.不知道家长们听见小宇们的哭声、看见小宇们的日记会作何感想?我只想奉劝广大的家长一句肺腑之言:孩子成龙、成凤固然重要,但成人更重要,尤其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今社会.想一想,如果我们的孩子没有健康的身体、健全的心理,还能剩多少资本去参与未来激烈的竞争? 羊群效应这是“范进情结”之所以产生的群体效应使然.所谓“羊群效应”,比较形象的解释是,羊群里的一头羊如果发现了一片肥沃的绿草地,并在那里吃到了新鲜的青草,后来的羊群就会一哄而上,争抢那里的青草,全然不顾旁边虎视眈眈的狼,或者看不到其他更好的青草.有则幽默故事说,一位石油大亨到天堂去参加会议,一进会议室发现已经座无虚席,没有地方落座,于是他灵机一动,喊了一声: “地狱里发现石油了!”这一喊不要紧,天堂里的石油大亨们纷纷向地狱跑去,很快,天堂里就只剩下那位后来的了.这时,这位大亨心想,大家都跑了过去,莫非地狱里真的发现石油了?于是,他也急匆匆地向地狱跑去.这就是所谓的“羊群效应”,实际上就是一种跟风行为,它表现了人类共有的一种从众心理.处于小宇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最喜欢跟风行事,正如小宇日记中所说:“班上学习好的学生,老师爱护,同学也围着他们,犯了错老师也不批评.我呢,班里有什么坏事老师都赖我,同学还乱告状.”显然,孩子们由于认知水平和能力所限,对于很多事情还难以作出独立、正确的判断,喜欢随大溜. 其结果是,在凸显“好生”优势地位的同时,在更大程度上伤害了像小宇这样的“学习不好的学生”. 因而,在小宇们眼里,他们自然都成了“胡屠户”,自己也就是可怜的“范进”了.笼罩在这种阴影里的孩子容易心理不健康,而且极易产生敌对情绪.长此以往,不但影响学习,还将影响人与人之间的正常交往和情感交流.同样,这种“羊群效应”也不利于小宇日记里所谓的那些学生“胡屠户”们的个性与社会性发展. 自我效能感缺失效应这是“范进情结”之所以产生的个性心理使然.自我效能感是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的概念,指一个人对自己在某一活动领域中的操作能力的主观判断或评价.班杜拉认为,自我效能感是通过选择、思维、动机和身心反应等中介过程来实现其主体作用机制的.因而,自我效能感的水平或强度影响或决定人们对行为的选择,以及对该行为的坚持性和努力程度;影响人们的思维模式和情感反应模式,进而影响新行为的习得和习得行为的表现.又因为自我效能感能够决定个体的应急状态、焦虑反应和抑郁程度等身心反应过程,而且会通过思维过程影响个体的行为及其功能的发挥.因此,自我效能感缺失极易导致孩子一系列的不良反应,尤其使孩子缺乏自信,自我认可度降低,从而产生学习和交往上的挫败感,严重的甚至会导致心理障碍.小宇们正是因为长期受不良情绪影响以及“成绩一时又上不来”的困扰,导致他们在学习与交往上的处境极为不利.因此,需要积极改善和调适,否则,产生“范进情结”也就不足为奇了. 找到了问题的症结以后,我们就可以从多方面入手帮助孩子们摆脱所谓的“胡屠户”的桎梏,引导孩子们走出“范进情结”的阴影.正如前面所提到的“考试情结”不仅仅是关乎教育问题一样,“范进情结”的产生也不能仅仅从教育层面来理解,它还涉及到有关社会心理、家庭背景、群体效应、个性心理等一系列因素.因此,在指导孩子阅读的过程中,要妥善考虑好各方面因素,协调好各方面关系,使孩子们在阅读的同时收获身心愉悦,达到情感的正迁移目的,而不是沉浸在痛苦的体验中不能自拔,这就是所谓的“绿色阅读”. 让孩子们享受绿色阅读 要使孩子们阅读时不受制于作品中人物、情节、事件的束缚,既能有所感悟又可以超然物外,不但需要孩子具有很好的内在调适能力,还需要大人的正确引导.毕竟孩子们年龄尚幼,情感态度价值观还没有定型,可塑性很大.那么,作为教师和家长,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才能使我们的孩子充分享受到“绿色阅读”所带来的身心愉悦呢? 首先,建立良好的绿色情感交流通道,使孩子们从思想上彻底摆脱“胡屠户”的桎梏.小宇之所以发出“周围人全是‘胡屠户’”的怨言,除了感同身受于范进的不幸遭遇外,也确实存在着一种对周围世界的偏颇认识,以至于使自己产生不良情绪从而深受其扰.如果不能及时排遣,囿于其中,那么他将受到进一步伤害,即延伸为自我伤害,换句话说,就是用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由于这种伤害是内在的,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因此,大人们的当务之急,就是帮助孩子从思想上彻底摆脱“胡屠户”的阴影,使他们从“范进情结”中解脱出来.当然,老师和家长也有很多的无奈:你们哭,尚且有泪,我们却欲哭无泪.面对高考的激烈竞争,面对未来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你们年幼懵懂,可是我们大人不能不替你们着急啊.孩子们,我们不是圣人,我们也有寻常人的弱点,但我们绝对不是没有人性的“胡屠户”.当你们自认为是范进,在课堂上偷偷哭泣时,我们真的很想陪你们一起哭泣.只是,当我们哭泣时,会有人帮我们擦去这无奈的泪水吗?这的确也是一番肺腑之言,可是,为什么大人与孩子之间甚至孩子与孩子之间会有这种隔膜或者矛盾冲突呢?我想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缺少情感的沟通、心灵的碰撞.如果彼此之间能够搭建起一条绿色情感交流通道,做到互相理解、互相尊重,那么,矛盾也就自然化解了,所谓的“胡屠户”和“范进”也就不复存在了,何乐而不为呢?因此,努力帮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建立并打开绿色情感交流通道,积极沟通,孩子们一定能够摆脱“胡屠户”的桎梏,健康成长、愉快学习、和谐相处. 其次,和孩子们一起投入到“绿色阅读”行动中去.语文课堂是实施“绿色阅读”的最佳场合,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情境对孩子进行阅读引导.也可以开展一些课外阅读活动,它们既可以是课堂教学向课外阅读的延伸,也可以是校内阅读向校外活动的拓展,是家与校沟通的桥梁和纽带.教师和家长要充分利用这一有效途径积极引导孩子们投入到绿色阅读行动中去.为此,大人们要尽量做到以下三点: 一是努力营建阅读的精神家园,实现阅读情感的正迁移目的.我国一位学者指出:“在基础教育阶段,教育要把共同理想和价值观传递给孩子.我们的教育要让孩子从小就接受人类最伟大的思想和中华的经典.通过阅读,让我们的孩子能够和最伟大的思想对话,和最伟大的智慧交流,和最伟大的人物沟通. 这样才有可能真正建设精神家园.”因此,大人在引导孩子阅读时,不但要谨防出现类似于前面所说的“范进情结”的困扰,还要促使孩子们努力结合实际生活去反思作品中所蕴含的正确思想和积极情感. 在增强孩子们对于作品的感受力和理解力的同时,帮助他们真正建设起阅读的精神家园,实现阅读情感的正迁移目的.“不到长城非好汉”是人人熟知的毛泽东诗词里的一句,可是,它现在却成了女儿学习和生活的座右铭,甚至人生格言.早在小学毕业临近时她就曾以此为题写了篇作文,而今又在面临中考之际,将这句话作为考生个人资料的标题.这就是阅读情感的正迁移带给孩子的精神力量.当然,孩子某一思想的生根发芽需要家长和老师长期的精心培育. 二是充分享受阅读过程.每一次阅读过程都是一次精神之旅,因此,大人应当经常引领着孩子去享受这种旅途愉悦.当然,旅途不仅会有迷人的风景,也易使孩子产生审美疲劳.因此,我们要善于教会孩子如何去调色、去构建新的彩色天空,以便使孩子们的阅读之旅永远绿意盎然.比如,在最初几次的阅读或者每次阅读开始的前一段时间里,孩子们很可能热情高涨,积极主动,但随着阅读新鲜感的逐渐消失,孩子们阅读的兴趣也可能逐渐消失.这时候大人就应该想方设法充分调动孩子阅读的积极性,使他们在阅读过程中享受到无穷乐趣.同时,努力培养孩子们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孩子们通过经常性的阅读活动充分感受到好作品所带来的精神力量、心灵成长,从而促使他们变得更加阳光起来. 三是创设时空,和孩子一起阅读.一起阅读可以及时屏蔽、过滤、排除外界环境可能对孩子产生的各种不良影响、错误暗示、灰色情结,净化孩子的心灵空间.一起阅读,还可以及时捕捉到孩子的心理变化、情感起伏,如能积极引导并随时化解就不至于使孩子在遭遇情感挫折或不良情绪时陷入不能自拔的境地,从而起到一种心灵释放的作用.另外,一起阅读不仅包括时间上的同步,还包括阅读空间上的一致.诸如,为了给孩子创设良好的阅读时空,可以要求教师、家长、孩子同读一本书或一部作品,然后分别谈体会,写读书报告,最后召开家校读书交流会等.由于家长和教师的阅读视野和情感态度会影响孩子的价值取向,因而经过大人精心创设的阅读时空会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搭建起绿色的平台. 延伸阅读:小升初语文孩子阅读本文转载地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