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之旅的作文写游览横峰葛园的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9 12:45:38
红色之旅的作文写游览横峰葛园的

红色之旅的作文写游览横峰葛园的
红色之旅的作文
写游览横峰葛园的

红色之旅的作文写游览横峰葛园的
是×葛×源× 不是葛园 -_-!
葛源之旅
徐锋平
那一刻,火车缓缓开动了,我猛然意识到我们的葛源之旅结束了,想起了在那边的点点滴滴……神,好好珍惜现在的美好时光,刻苦学习,为国家多做贡献!尽管这是多么熟悉的言语,但从革命老前辈口中吐出却是这么令人难以忘怀……
经过几天的调查,走访,我们积累了很多素材,大量的图片,文字资料,还有导游及当地百姓的介绍,我们对葛源这个革命古镇有了比较深入具体的了解与认识.这也使得我们的成果:宣传册,DV,
看看我们活动的成果,想想我们当初的目标,我们这次红色葛源之旅还算很成功的!
从最初定位在“红色旅游带动经济,发扬革命优秀传统”到后来的“发扬革命精神带动红色旅游”,直到最后“以葛源为调查中心,发扬革命精神,宣传红色旅游”.可以说我们的目标越来越明确,仔细;成员也逐渐明白自己的任务;我们的计划书也一改再改,使的我们的这次暑假实践活一步一步的浮出水面.
葛源,作为革命老区,有着迤俪多姿的山峦,有着清澈秀美的湖水,更重要的是这里是红色之都,方志敏长眠于此.这是我对这个革命老镇的最初印象.
在葛源调查的几天里,我们参观了革命烈士纪念馆,红军操场,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等旧址,在那里我们了解了那段无法忘怀的革命历史,永留史册的革命烈士,还有那段艰苦的革命岁月.其中方志敏、粟裕、黄道这些为了革命事业,抛头颅,洒热血的老一辈革命家,更是激起了我们无限的崇敬.要知道没有这些革命前辈,为我们打下的江山,哪有我们现在的好生活.还记得我们采访老红军的时候,那位红军老爷爷,对我们的肺腑之言,要我们铭记那段艰苦岁月,发扬革命老前辈的精通讯稿件具有很强的说服了.特别是当我们把DV送往县电视台时,受到了电视台方面的热情接待.当我们的DV经修改在电视台播放的时候,大家是那样的兴奋和激动:我们的汗水没白流,我们的努力没白费;我们的成果终于得到认可,这也是我们宣传葛源的重要一步.尽管之前我们的通讯稿没被各报社采用.这也让我们明白了,可能成功真的不是一蹴而就,但只有坚持到底,我们才能零距离靠近他.
如果用一周时间来旅游,也许可以很尽兴,但用一周时间来了解葛源,了解革命历史,了解红色旅游,是远远不够的.我们的宣传也许很不够,但我们学到了很多……我们的实践活动并没有因此结束,我们回浙江,回学校,会努力为葛源宣传,为红色旅游宣传.希望有更多的人加入到我们的行列,来宣传红色旅游!




葛源实践 点滴心得
刘元贵
这次暑期实践活动,我们参观了葛源的红色革命旧址,慰问了老党员,并且和当地群众进行了交流.但是给我印象最深的不是红色革命旧址,不是老党员生动的战争经历,更不是当地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葛地.而是我所体会到的当地的风土人情和亲眼目睹的落后状况.更重要的是我体会到了团队协作的意义.
经过七、八个小时劳顿的火车之旅和两、三个小时颠簸的汽车之旅,我们终于到达了葛源,一进葛源,给我的感觉就是:这里的生态环境真好啊!青山环绕,绿水长流,但是我很快意识到这很可能代表着落后.果然不出我所料:到了葛源镇映入我眼帘的是熙熙攘攘的人群,破旧而参差不齐的低矮的楼房,脏乱而凹凸不平的大街,走了很久居然连个垃圾桶都没发现,后来得知这里根本没有垃圾桶,垃圾扔到路中央就可以了.我不仅感慨:一个红色革命之都,一个经济发展位居横峰县之首的城镇,怎么会如此落后?真的引人深思啊!
下午,当地领导就带领我们参观了著名的红色革命旧址,这不仅又让我大吃一惊,走进每一个景点,参观者都只有我们,就算再著名的旧址,也没有看到游客,也许是我们来的时节不对吧,但这并不能阻止我的思考.更令我吃惊的是只有革命烈士纪念馆和中国工农红军学校第五分校旧址是常年开的并且有解说员,别的旧址和纪念馆都是铁将军把门,有些甚至是国家级保护单位,也是如此.有些县级和当地的文物保护单位还住着村民.当地官员给出的解释是,财政拨款不足,旅游收入低,总之,没钱难办事.在这个旅游已经成为一种时尚的社会,为什么来这个红色之都旅游的游客会如此的少,大多数的游客都喜欢游览中国的自然风光、名胜古迹,却就是不会来我们的红色之都体会一下当时的革命精神.我们的革命文化积淀怎么能丢啊?!
再参观了革命旧址后,我们和当地的村民进行了交流,当地村民非常热情的接待了我们,并和我们讲了革命故事和他们的生活条件.当我们说到,“您的儿子这么大了,也该盖房子,取媳妇了.”他却说:“取不起了,我们没钱盖房子.”他说,他夫妻俩加上他两个孩和一个弟弟的田地也只有七、八亩.一年收入的粮食除了自己吃和养了一头猪之外,只能卖1000斤水稻,大概能卖七、八百元.一头猪也只能卖七、八百元.五口人地里的收入只有一千五、六百元,怪不得当地人拼命的外出打工啊!看看我们吧,每月的费用也将近一千元.象他们这样的收入怎么供孩子上学啊!教育搞不好怎么发展啊!怪不得当地这么落后啊!
这次暑期实践让我体会到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我们的团队分成了几个组,分别分管社交、宣传、摄影、交通、经费.这样看表面上看是各司其职,没有什么关系,可是由于我们的成员比较少,所以,我们每做任何一件事都是集体讨论决定,这样既提高了效率,又减少了做事的偏差,使我们的工作更有效.以前,我是一个喜欢独来独往的人,直到现在我才真正的体会到了团体协作的意义.
总之,这次暑期实践活动让我感受很多,体会到了当时的革命精神和当地人的生活条件,更重要的是让我体会到了团体协作的重要性.这次暑期实践活动我们做的很成功,得到了当地领导的肯定和好评,电视台也为我们作了报道.




葛源行之感
张月萍
这是我的第一次社会实践,也是第一次去江西,心中自然是充满了期待.但在准备的阶段,我们确是并不怎么顺利,遇到了不少的困难:主题不对、时间不对、买车票的反复、人员的变动等等,就连在出发那天的出征仪式也碰到大雨.尽管遇到了种种的问题,可我们还是成行了,兴奋之情不减.
这次的葛源行,我们的主要目的是了解葛源的红色旅游,感受葛源的红色革命,并对如何更好的发展葛源红色旅游提出我们的想法和建议,做葛源的宣传册和拍我们葛源行的DV.
葛源给我的第一印象是青山白云、蓝天碧水.一路上坐车看到的山是又高又青,许多高大的树密密麻麻的挺立在山上,清澈的溪水流淌着,空气清新,环境之好让我们赞叹.但我们同时也看到了葛源基本是在群山之中,交通的不方面是它发展的阻力.
进入葛源,当地群众的热情与纯朴让我印象深刻.我们来来回回地走在葛源村的路上,两旁店中的群众对我们投以好奇的目光,但丝毫没有排斥的眼光.我们参观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分校、革命烈士纪念馆、列宁公园、枫林村的闽浙赣革命根据地旧址群,采访老红军,当中也受到了许多人的帮助.在枫林村我们还访问了一些村民,当面对我们的照相机和DV机时,他们一开始露出谨慎的目光,但一说明来意后,他们就真诚的与我们交谈,面对我们的照相机露出羞涩的笑容.
我们的实践队伍也是非常的努力,队员之间非常的友好,而且分工明确.在葛源的五天时间里,虽然有生活的不便之处,但我们相处的非常愉快,一张张照片记录下了我们的笑脸与生活场景.
葛源,这个红色省会,有很多的红色旅游资源,许多的旧址也保存的相当完好,但是在调查访问的这几天里,我发现还有需要完善的地方.首先是交通.通往枫林村闽浙赣革命根据地旧址群的那条路,坑坑洼洼.而且相当狭窄,这对发展旅游是相当不利的.其次是宣传力度不够.我发现那里的游客不是很多,有时候旅游景点都关着门.葛源的红色旅游开发在五天时间里我们不能足够深入地了解,它的发展还需要花费更多的资金、人力及时间.
可以说,我们的葛源之行是成功的,了解了葛源的革命历史,红色旅游的现状.我们也将我们看到、拍到的做成了宣传册,为葛源的旅游发展尽一份力.这次社会实践虽然前期准备遇到了困难,但我们却圆满地完成了它,怀着愉快的心情回到了杭州.




葛源之旅
徐振远
这次的葛源之旅可以说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实践活动,虽然说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样完美,但我们所付出的辛苦劳动还是给我们带来了异想不到的收获.在这短短的一周时间里,我看到了很多以前没有看到的东西,学会了很多以前没有学会的东西.如果说这次活动也算是一种生活的体验的话,那我开始更加坚信——成功,必须有一个成功的团队.
葛源是一块充满传奇的土地,这里的山迤俪多姿,这里的水清澈秀美,这里更是红色之都,方志敏长眠于此.面对这样的土地有的只能是崇敬和由衷的敬意.
这几天,我们参观了那些纪念革命先辈的展览馆,走访了还健在的老红军,聆听那段永远都无法忘怀的不屈不饶的精神和革命前辈英雄的气概,感受那段艰辛的历史以及这个崭新的世纪所赋予我们这一代大学生的神圣职责.说到这里,我不知道你是否能感受到这里的现状如何,一边是山清水秀,一边是一穷二白.我们来这里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宣传这片红色的土地,让方志敏的故居以及方志敏的精神走进大江南北,让更多的人前来瞻仰这个革命的发源地,也让这里的人们不在赤贫.红色不应该代表赤贫.
当我们的DV在电视台播放的时候,我们的兴奋是容易理解的:一是为我们自己的成果,我们的努力没有付之东流;二是为我们活动的成果,这是我们宣传的第一步.但也有很多的遗憾,很多投递给报社的通讯稿石沉海底音讯全无,可能成功真的不是一蹴而就的,生活中有多少如意就有多少的不如意.但我们不会放弃努力的.
一周的时间对于旅游者而言可能不会太短,但我们不是旅游,而是带着一份敬意和责任来的.一转眼我们该说再见了,能不能再见恐怕谁都不知道.还有很多未完成的工作只能随着遗憾一起登上开往杭州的火车,当然,还有我们对这里的眷念之情.其实我们的工作并未结束,只是刚刚开始.
也许我们的这次实践活动算不上一次真正成功的实践活动,因为我们的力量有限,时间有限,我们的宣传困可能只是杯水车薪,甚至根本没有任何的效益.也许别人会失望,我们可以理解,但我们自己不会,难道我们不是一直在努力吗?难道我们不是一直在尽心吗?我们一直都没放弃我们的承诺,我们一直在努力,我们只期望做的更好,而不是最好.




葛源之行
阮永飞
初次听到葛源这个地方觉得很陌生,因为以前从来没有听到过.而此次我们的社会实践正是冲着这个地方而去的,为什么呢?因为那里曾是四省的革命所在地——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也是革命家方志敏曾经工作过的地方.而我们此次的社会实践任务就是去参观和宣传那里的红色旅游资源.
我们乘上7月10号晚10点多的火车,随着路上10多来个小时的一路颠簸,终于到达了我们此次之行的目的地——葛源.这是一个四面环山的小镇,风景优美,但经济略显落后.正因为四面环山,地势险峻,当时的革命才会被选于此地.
一天的颠簸让我们每个人看起来都显得很疲惫,但这始终不能削减我们对此次实践活动的热诚.总结了这一天的收获,接下来我们讨论了在这短短的一周内所要做的事情,分条理有层次的进行.每位同学都很有想法,很有理由的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排好了我们的行程和计划,那接下来就是每天都要照着计划进行.我们的实践活动井然有序的进行着,从参观革命旧址到看望老红军再到采访负责当地红色旅游的负责人.每次的活动我们做了详细的记录和拍摄,以致使我们的实践活动有据可依.
此次实践活动教育意义匪浅,因为我们所要做的是寻找和宣传开辟新中国的革命源头.革命老红军的话时时在我们耳边回荡,如今生活好了,好生活哪里来,就是因为有千千万万个他们打下来的,所以我们更不应该忘记那些抛头颅,洒热血的老一辈革命家.在那的革命烈士纪念管,我们也看到了很多革命先辈的像,有方志敏、粟裕、黄道等等.还有他们生平用过的东西和写过的东西,保存的还是比较完整的.在革命村枫林村里,墙壁上到处写满了当时革命的大字标语,我想这也是当时宣传革命的一种手段吧.此次参观的革命旧址里让我印象最深的还是方志敏亲手种的那几棵芭蕉,如今已长的很高很茂盛,听当地的人说这几棵芭蕉有着很深的涵义,他象征着当时的革命象芭蕉一样富有顽强的生命力.革命被砍倒几次,仍然会有无数革命再生.
短短的七天实践瞬间即逝,该到了我们和葛源这个曾经经过无数枪淋弹雨洗礼过的地方告别了.我相信,当地红色旅游资源的大力发展必然会给当地的经济发展有一定的帮助,虽然我们可能做不到这一点,但国家政府必会加强这一方面的关注,毕竟这个也是中华民族遗留下来的文化遗产.七天的实践活动使我感触很深:当时的人们用鲜血给我们创造了美好的生活环境,我们更应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回馈社会,为社会主义的发展做出自己应尽的义务.




团结就是力量
盛燕
是一种神奇而有美妙的缘分让我和他们在火车上相遇,是一股不可抗拒的力量让我和他们一起来到了红色省会——葛源.在那里,我们度过了紧张又快乐的一个星期.
在这短段的一个星期里,我们白天奔走在烈日骄阳下,为我们的任务——宣传红色旅游获取第一手资料;晚上聚在一起谈当天的感想.讨论第二天的行动.我们的时间很紧,但在队长的带领下,我们分工合作,从而保证了所有工作在按时完成.
这是团结的力量.只要团结了,任何一个团体都有可能干出一番大事业来,也只有团结了,才能干出一番事业.不管是干大事还是小事,只要是和团队一起做的就该团结一直才能做好.这是这次暑期实践给我的最大的感触.
还记得我们拜访过的一位老红军、老党员告诉我们说,方志敏同志是一个非常懂得与身边的人交流的人,他用真心关心着身边的每一个人,争取不让任何一个人挨饿受冻.甚至还组织了一个由十六个青少年组成的模范队来专门帮助老幼妇孺.他对大家的关怀换取了人民对他的信任和支持.于是,所有的人和他团结一心,终于带领四省人民成立了闽浙赣皖根据地,打了一场又一场的胜战.
只可惜,在第五次反围剿是,因王明的“左倾”错误指导,让这位优秀的领导人应年早逝了.
不可否认的是因为方志敏同志能团结人心的作风为他带领人民群众寻找一条出路提供了非常大的帮助.
正是团结的力量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崭新的中国,看到了一个有中国特色的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国家.
红色革命根据地六给我们的东西很多,值得我们去学习发扬的东西也很多,而我看到的则是团结的力量.




实践在葛源
郑婷婷
真的不知道是多么大的缘分,使我们那么多的人相聚在这个美丽的小镇---葛源.
从最初单纯的想要暑假做点事情,到想到组织社会实践,然后想到要去西部,要去云南,要去四川,最后确定去江西横峰.
然后我们疯狂的搜索所有关于横峰的资料,然后圈定葛源.因为我们发现了葛源的红色旅游资源和它独特的地理魅力.
葛源位于横峰县离县城大约33公里处,是个群山环绕的小盆地,风光秀丽,气候宜人,再加上当地人的淳朴和善良,更加使得这个美丽的小镇有如世外桃源.
但是吸引我们来到葛源的最重要原因还是它的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保存完好的红色旅游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
我们实践重要目的是“走进红色省会葛源”,主要的实践内容包括:通过走访旅游资源聚集地和访问当地旅游资源开发的负责人等方式,发掘和宣传红色旅游资源,看望和慰问革命老红军,同时学习老一辈革命先烈的优良传统.
实践几天,大家都很辛苦,条件虽然没有想象中那么艰苦,但是毕竟比不上学校和家里那么舒服,大部分人都是没有出过远门的,有大约一半的人还是没有出过省的.呵呵,其中也有许多的奇特遭遇和奇怪经历,有让我们气愤的,有让我们惋惜的,有让我们遗憾的,有让我们生气的,有让我们难过的,丰富多彩,五味杂呈.在最后,我们开心,满足的踏上了回家的路.
这短短几天的事,我相信给我们每个人的感触都是完全不一样的.但到了真正写感触的时候,似乎又觉得不知道具体写点什么,可能太复杂的感触,只能这么胡乱的表达了一下吧.当然,在我们这个整天忙碌,有时会不能停下来仔细思考的年龄的人,对于这次实践的好多东西肯定不能完全消化,但是,我相信在漫漫的人生旅途中,在我们面临社会,甚至面临人生重大抉择的时候,这一次的实践的点点滴滴会不时的跳出我们的记忆库,给我们的人生开启不同寻常的一条道路.





红色葛源行
张雨冰
战火纷飞硝烟四起的革命年代已经远去,年轻的一代甚至年长的一辈也并不经常想起.曾经对于我来讲,那场弥日持久的劫难仅是高中那几本轮回念背的历史课本,是一部部弘扬崇高爱国主义.民主主义精神的电影电视,是想象中全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难得岁月.一直以来它们离我太遥远,直到亲历这次为时六天的葛源红色之旅,曾经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在我的印象中才由虚无逐渐走向真实,从教条走向了生动.
经过将近十几个小时的颠簸和辗转,我们终于抵达了盼望已久的历史文化名镇红色省会--葛源.这是一个四面环山.气候宜人的小盆地,它因出产经济植物--葛而得名.在这里,风雨剥蚀了墙壁,霜雪磨平了街巷,人们如祖先们一样努力生活,辛勤劳作,传承着红色历史,守护着25处革命旧址.
参观了红五分校旧址,院墙两边那"造成红军铁军骨干,争取革命战争胜利"的红色标语依然赫然在目,遒劲有力.穿梭于苍翠掩映的长廊间,依稀可见当年红军工农子弟热切求知的眼神,以及激情昂扬的斗志.
革命纪念馆威严肃穆,其中设有革命烈士吊唁大厅和陈列室.穿行在馆内砖木结构的旧宅间,走进一间间展厅,那一张张发黄的历史照片,一件件珍贵的革命文物以及锈迹斑斑的长枪大刀,这些凝固的历史昭示着当年种种的云涌风起,万千气象,让我们这些后来者追痛不已的同时不禁感慨万千.
游览革命旧址群,从外表上看,它们和普通农家小院并无区别,但是却是中共闽浙赣省委机关.苏维埃政府.司令部旧址等中枢神经的所在地.在这些房子内都设有宣传部.组织部.秘书处.事物所等系列运转部门.当时中共闽浙赣苏维埃政区主席方志敏的卧室也在其中.里面方志敏用过的遗物仍按当年的摆设陈列着,墙壁上依然留存着方主席亲手粘贴的军区报纸和英语报.简陋的桌椅.残破的木条.稀薄的被子.昏暗的灯光,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我们的方主席运筹帷幄,指挥千军万马.
时至今日,当我伫立在这些红色旧址前,仍然能从这些粗糙的泥墙,简陋的设施中感受到平凡中蕴藏的伟大,触摸到革命先烈谈笑风声而决胜千里的从容大气.曾几何时,我们似乎已经忘却了昔日水深火热的苦难,革命传统也随着时间的推移悄然褪色,英雄和现实间的距离越来越远.但是,悠悠岁月,能涤荡尽无数风流人物,但却不能抹灭革命先驱用血汗铸就的丰功伟业和钢铁精神,它们一直深埋在我们心灵某个圣洁深处,无形中指引感染着我们.
告别葛源,我们的思绪从那个斗志昂扬.热情四射的火热场面回到现实.先烈们用昨天换来了我们的今天,我们必将珍惜今天,更好的走向明天.

不知道`我没文化`没人回答就把分给我吧..

需要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