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最后一个皇帝是谁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7 08:46:12
清朝的最后一个皇帝是谁

清朝的最后一个皇帝是谁
清朝的最后一个皇帝是谁

清朝的最后一个皇帝是谁
清朝十二帝中最后一位、登极时年龄最小、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是宣统帝溥仪.
对于光绪帝载湉和同治帝载淳的继承人,慈禧皇太后先后有过两个决策:第一,立溥儁(jùn)
为大阿哥,继承同治皇帝,兼祧(tiāo)光绪皇帝;第二,立溥仪承继皇位,继承同治皇帝,兼祧光绪皇
帝.从而演绎出同治与光绪之帝统的“立嗣—废储—再立”的戏剧性历史故事.
立嗣—废储—再立
立嗣慈禧发动“戊戌政变”,囚禁光绪皇帝.慈禧认为:光绪从4岁进宫,自己费心抚养成人
,却不听话,搞戊戌变法.慈禧很伤心,想废掉他.在光绪皇帝即位时,两宫太后曾有一个说法,等将来
光绪帝载湉有了儿子,再过继给同治帝载淳为嗣.但光绪无子,同治统绪由谁来继承?废帝后,光绪又怎
么处置?
慈禧选中了载漪之子溥儁,为什么?
端郡王载漪第一,从溥儁的父系来说,溥儁是爱新觉罗的血统.溥儁的曾祖父为嘉庆帝.嘉庆
帝第三子敦亲王绵恺没有儿子,以道光(旻宁)第五子奕过继给绵恺为后.奕是溥儁的祖父.奕第二子载
漪是溥儁的父亲.载漪又过继给嘉庆帝第四子瑞亲王绵忻之子瑞郡王奕(原名奕约)为后,袭贝勒.后载
登极
慈禧皇太后于十月二十日懿旨由溥仪继承皇位.醇亲王载沣领受要溥仪入宫的懿旨后,当日傍晚,
同军机大臣、内监们回府,将溥仪从醇亲王府北府(今宋庆龄故居)迎入宫中.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中
回忆当时的情形: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旧历十月二十日的傍晚,醇王府里发生了一场大混乱.这边老福晋不
等听完新就位的摄政王带回来的懿旨,先昏过去了,王府太监和妇差丫头们灌姜汁的灌姜汁,传大夫的传
大夫,忙成一团;那边又传过来孩子的哭叫和大人们哄劝声.摄政王手忙脚乱地跑出跑进,一会儿招呼着
随他一起来的军机大臣和内监,叫人给孩子穿衣服,这时他忘掉了老福晋正昏迷不醒;一会被叫进去看老
福晋,又忘掉了军机大臣还等着送未来的皇帝进宫.这样闹腾好大一阵,老福晋苏醒过来,被扶送到里面
去歇了.这里未来的皇帝还在“抗旨”,连哭带打地不让内监过来抱他.内监苦笑着看军机大臣怎么吩咐
,军机大臣则束手无策地等摄政王商量办法,可是摄政王只会点头,什么办法也没有.——那一场混乱后
来还亏着乳母给结束的.乳母看我哭得可怜,拿出奶来喂我,这才止住了我的哭叫.这个卓越的举动启发
了束手无策的老爷们.军机大臣和我父亲商量了一下,决定由乳母抱我一起去,到了中南海,再交内监抱
我见慈禧皇太后.
紫禁城西六宫溥仪从出生到3岁离开王府前,一直在祖母刘佳氏的抚育下.醇王府的府例,头
生孩子过满月后离开生母归祖母抚育,第二个孩子由母亲抚育.所以,溥仪降生满月之后,就在祖母刘佳
氏膝下抚育.溥仪回忆录写道:“祖母非常疼爱我的.听乳母说过,祖母每夜都要起来一两次,过来看我
.她来的时候连鞋都不穿,怕木底鞋的响声惊动了我,这样看我长到三岁.”慈禧太后让溥仪进宫的懿旨
,改变了溥仪一生的命运.
溥仪离府进宫,第二天光绪皇帝死.溥仪是三岁的孩童,一会儿到光绪灵前磕头哭祭,一会儿
到慈禧病榻前叩头祈福.溥仪面对光绪的遗体,也面对慈禧行将入木的躯体,在惊恐、陌生、寒冷与悲哀
的气氛中受着折磨.第三天慈禧太后死.光绪灵柩停在乾清宫,慈禧灵柩停在皇极殿.两丧并祭,一片悲
戚.
十一月初九日,溥仪登极大典在太和殿举行.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中回忆道:
我被他们折腾了半天,加上那天天气奇冷,因此当他们把我抬到太和殿,放到又高又大的宝座
上的时候,早超过了我的耐性限度.我父亲单膝侧身跪在宝座下面,双手扶我,不叫我乱动,我却挣扎着
哭喊:“我不挨这儿,我要回家!我不挨这儿,我要回家!”父亲急得满头监国摄政王宝是汗.文武百官
的三跪九叩没完没了,我的哭叫也越来越响.我父亲只好哄我说:“别哭,别哭,快完了,快完了!”
典礼结束后,文武百官窃窃私议:“怎么可以说‘快完了’呢?”“说‘要回家’可是什么意
思呵?”王公大臣们,议论纷纷,垂头丧气,认为这是大清皇朝的不祥之兆.
宣统皇帝溥仪在宫内宫外,共有“三父七母”.“三位父亲”:一位是生身父亲醇亲王载沣,
一位是同治皇帝(过继给同治为嗣子),再一位是光绪皇帝(过继给光绪为嗣子).还有“七位母亲”:
第一位是生身母亲瓜尔佳氏,第二位是庶母邓佳氏,第三位是同治帝瑜妃赫舍里氏,第四位是同治帝珣妃
阿鲁特氏,第五位是同治帝瑨妃西林觉罗氏,第六位是光绪皇后叶赫那拉氏(隆裕太后),第七位是光绪
瑾妃他他拉氏.溥仪进宫后,离开生母,便被隆裕皇太后(光绪皇后)抚养,实际上是乳母王焦氏照料,
一直用乳汁喂养溥仪.宣统在母亲众多却没有母爱的环境中长大.
宣统从继位到退位,只有3年.他的年龄,从3岁长到6岁,还是个幼儿.6岁开始在毓庆宫读书
,9岁开始写日记.朝廷政务,由摄政王载沣和隆裕太后执掌.这3年时间,朝廷上下,宫廷内外,大事要
事,多不胜举.其中影响宣统一生最重大的事情,就是辛亥革命.
清朝饱受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日俄战争、英法联军侵入北京、八国联
军再侵入北京,一次接一次的失败;《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瑷珲条约》、《马
关条约》、《辛丑条约》,一次接一次的屈辱——“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人们厌恶帝制、希望共和,
厌恶君主、渴望民主.孙中山发动的辛亥革命,顺应了历史的潮流,适应了人们的要求,“近慰海内厌乱
望治之心,远协古圣天下为公之义”.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推举孙中山先生任总理,以“驱除鞑
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七月,清廷颁诏宣布“仿行宪政”.先是,诸大臣面奏请行宪政,但
清廷谕旨:“大权统于朝廷”,“民智未开”,数年之后,再定期限.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四月,同盟会组织民众在广东黄冈(今饶平)、安徽安庆、浙江绍兴
等地起义,均告失败.
宣统二年(1910年)正月,同盟会发动广东新军起义,失败.
宣统三年(1911年)八月十九日,同盟会组织武昌新军起义,起义军成立湖北军政府,黎元洪
为都督,废除宣统年号.随之,湖南等13省纷纷响应,宣布独立,清政府迅速解体.不久,各省代表到南
京会议,推选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决议改用公历纪元.本年为辛亥年,史称这年的鼎革之变为辛亥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