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进中举1课时教案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2 10:47:01
范进中举1课时教案

范进中举1课时教案
范进中举1课时教案

范进中举1课时教案
教学要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大致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最近翻拍的电视剧《红楼梦》在各大电视台热播,同学们看了吗?其中的贾宝玉反对封建科举制度,所以他被古代封建社会认为是异端.与贾宝玉相对的,为我们即将学习的范进却热衷于科举,并渴望通过科举来改变命运,获取功名利禄.那么范进达到目的了吗?让我们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寻找答案吧.
(二)介绍作者、作品
作者吴敬梓(1701—1754),清代小说家.字敏轩,一字文木,安徽全椒人.出生于科甲鼎盛世家,由于家族影响,年少时曾热衷于科举.青年时生活豪纵,后家业衰落,移居江宁.饱尝了世态炎凉,他体察到了士大夫阶层的种种堕落无耻,看清了统治阶层的腐败与社会的污浊.同时,了解了儒生的生活和精神状态,故写下了现实主义讽刺小说《儒林外史》,成为我国古典讽刺小说中的杰出作品.
《儒林外史》共55回,刻画了100多个人物,但并无一中心人物作主干,是连缀很多故事而成的长篇小说.全书有一个中心思想,就是通过科举制度的弊害和知识分子的精神生活的腐朽堕落的描绘,深刻地揭露和强烈的抨击封建社会道德风俗的败坏和政治的黑暗.小说成功展示了一幅封建儒生的百丑图.
(三)简介科举常识
科举起源于隋朝.隋炀帝大业三年开设进士科,用考试办法来选拔官吏,选取进士.唐宋年间逐渐发展,明代达到了鼎盛时期.到了明代,科举制度在程序和内容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乡试每三年一次,中乡试者为举人,第一名称解元;中会试者参加由皇帝主持的殿试.殿试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
明代科举考试内容的重要变化即八股取士制度的确立.明太祖时期规定各级考试专用四书五经命题,明宪宗时,创立了“八股”的格式,要求文章在形式上逐段对偶,堆砌雕琢,完全脱离社会现实.所以此后的科举禁锢人们的思想,使科举制度完全服务于皇帝专制的需要.科举制度在封建社会的中国使用了一千三百多年,终于在清光绪年间得以取消.(1905年举行了最后一场进士考试.)
(四)字词过关
星宿 斋公 阎王 紧攥 带挈 桑梓 腆着 忌讳 突兀 相公
作揖 醉醺醺 啐一口 癞蛤蟆 绾着辫子
(五)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落大意.
1 - 2段
写范进中了秀才,胡屠训话;范进向胡屠户借盘缠考乡试,被奚落了一顿.
3 - 6段
发榜当日,范进家中绝粮,去市集卖鸡.范进得知高中的喜讯,高兴过度发了疯.
7 - 8段
众人殷勤给范家帮助,胡屠户提钱送肉来,众人求他将范进掴醒.
9 - 12段
范进被掴醒,胡屠户恭敬奉承.张乡绅来祝贺拉拢,并送银送房.
2、再读课文,划出对范进和胡屠夫外貌、语言、行为描写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