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建筑是如何利用声学的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4 10:23:35
古代建筑是如何利用声学的

古代建筑是如何利用声学的
古代建筑是如何利用声学的

古代建筑是如何利用声学的
天坛
又称圜丘坛、祭天台、拜天台、祭台,是一座露天的三层圆形石坛,为皇帝冬至祭天的地方,始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年),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扩建.坛周长534米,坛高5.2米,分上、中、下三层,各层栏板望柱及台阶数目均用阳数(又称“天数”,即九的倍数),符"九五"之尊.坛面用艾叶青石砌就.坛面除中心石是圆形外,外围各圈均为扇面形,数目也是阳数.每层都有汉白玉栏板望柱,均为9的倍数.顶层中心的圆形石板叫做太阳石或者天心石,站在其上呼喊或敲击,声波会被近旁的栏板反射,形成显着的回音.
回音壁
位于圜丘坛以北,是供奉圜丘坛祭祀神位的场所,存放祭祀神牌的处所.始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年),初名泰神殿,嘉靖十七年(1538年)改称皇穹宇.为重檐圆攒尖顶建筑.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重建,改为鎏金宝顶单檐蓝瓦圆攒尖顶.有东西配庑各5间.其正殿及东西庑共围于一平整光滑的圆墙之内,人们在墙的不同位置面墙说话,站在远处墙边的人,能十分清晰地听到,此为回音壁.皇穹宇台阶下,有三块石板,即回音石:在靠台阶的第一块石板上站立,击掌,可以听到一声回声,站在第二块石板上击一掌,可以听到两声回声,站在第三块石板上击一掌,可以听到三声回声. 皇穹宇的正殿和配殿都被一堵圆形围墙环绕,墙高3.72米,直径61.5米,周长193米.内侧墙面平整光洁,能够有规则地传递声波,而且回音悠长,故称“回音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