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九年级第二次月考复习资料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5 15:10:20
政治九年级第二次月考复习资料

政治九年级第二次月考复习资料
政治九年级第二次月考复习资料

政治九年级第二次月考复习资料
人口问题
1、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
2、人口过多和过快增长的影响(原因、必要性):
①人口过快增长直接影响我国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②从本质上讲,人口问题就是发展问题.
3关于人口问题我国的国策是:实行计划生育
4、实行计划生育的目的: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具体要求:提倡晚婚晚育、晚生优生)
5、实行计划生育的好处(意义 注:三个有利于)
①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②有利于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③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6、我国环境问题现状:
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已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已有所改善,但我国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竣,不容乐观.
7、保护环境的意义:①保护和改善环境也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②保护环境就能增强经济竞争力和投资吸引力.③直接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和中华名族的复兴④直接关系到现代化的实现和和谐社会的建设.
8、保护环境我们应该怎么做:①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养成保护环境的习惯,落实环保行动.②宣传保护环境的重要性③监督、举报、制止破坏环境的行为④向有关部门提出解决环境的建议⑤学习环保知识,掌握环保法规,增项法律观念和社会责任感,不做有损环境的事.
9、环境治理和发展的关系:在推进现代化建设中,我们在保持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的同时,必须把保护环境放在突出位置.加快经济建设,绝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绝不能走把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对立起来或分割开来,绝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10、我国资源现状: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
11、我国资源现状的影响(原因、必要性):①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我们既不能做它的奴隶,无所作为,也不能以主人自居.对大自然随心所欲地发号施令.如果我们对大自然只是一味地索取,必然会受到它的惩罚.
12、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原因: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人口的剧增,资源的短缺,环境的恶化,生态的危机等一系列的世界性问题,已经直接威胁到我们和子孙后代的生存.
13、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带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的发展.
14、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要求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认识到自己对自然、社会、和子孙后代应负的责任.
15、实施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努力把我国建立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16、如何实施可持续发展:①(树立一个观念)落实科学发展观②(处理好一个关系)人口,环境,资源的关系③(认准一条道路)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17、我们该为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和可持续发展做些什么:①树立节约意识,养成节约的生活习惯②从身边的小事做起③宣传节约资源的重要性④监督、制止、举报浪费的行为⑤循环利用资源
18、科技作用:纵观科学发展的轨迹,它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会引起经济的深刻变革和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②科学技术史第一生产力.
19、我国科技现状:在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方面,我国科技的总体水平同世界先进水平仍有较大的差距,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有许多不相适的地方
20、如何加快科学技术发展:①实施科教兴国战略②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深化科技创新改革③建立和完善激励创新的法律法规,依法加大对自主创新的奖励力度.
21、教育的重要性:①(从时代的特殊来看)各国之间激烈的经济竞争和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从一定的意义上说,教育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一个民族的最根本的事业.②(从我国的国情来看)我国有十三亿多的人口,遇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条,就是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③(从个人发展来看)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迎接未来知识经济的挑战,接受良好的教育,已逐渐成为人们生存发展的第一需要和终身受益的财富,甚至决定其一生的命运④(从现实意义来看)只有把教育搞上去,才能化人口大国为人才强国,化人口压力为人才优势,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22、如何实施科教兴国:①要进一步推进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是实施,就必须加快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②全面深化科技,教育*,积极推进科技,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
23、自主创新的原因(重要性):科技创新能力,已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在激烈的国际科技竞争面前,如果我们的自主创新能力上不去,一味靠记住引进,就永远难以摆脱技术落后的局面.
24、科教兴国的意义:①有利于科技、教育的发展,是实现经济振兴和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大计②有利于建设创新型国家③有利于更早的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5、我们应该怎么做(科教创新)①勤奋学习,努力掌握科学知识和专业技能②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敢于质疑,善于质疑,提高观察能力和创新性思维③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勤于实践,努力做到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