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七八糟”为什么有许多成语都是七啊八的,有什么典故?比如:横七竖八七上八下七七八八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8 14:51:02
“乱七八糟”为什么有许多成语都是七啊八的,有什么典故?比如:横七竖八七上八下七七八八

“乱七八糟”为什么有许多成语都是七啊八的,有什么典故?比如:横七竖八七上八下七七八八
“乱七八糟”为什么有许多成语都是七啊八的,有什么典故?
比如:
横七竖八
七上八下
七七八八

“乱七八糟”为什么有许多成语都是七啊八的,有什么典故?比如:横七竖八七上八下七七八八
乱七八糟与两件历史事件有关——
一件是西汉时的“七国之乱”.西汉景帝时期,汉景帝采纳宰相晁(cháo)错的意见,削弱了皇亲贵族和重臣们的封地,收归中央管理.王爷刘濞(bì)不甘心失去强大的权势,串通、勾结另外六个封国的王爷,于公元前154年,打着“诛晁错、清君侧”(诛:即杀;君侧:暗指皇帝身边的小人奸臣)的旗号,联合起来叛乱.景帝为了避免战乱,使七王退兵,只好杀了晁错,但七王仍不肯退兵,景帝立即派周亚夫领兵平定了“七国之乱”.这就是“乱七”的由来.
另外一件是西晋时期的“八王之乱”.西晋初年,司马炎建立晋朝以来,把皇室弟子分封为诸侯王,享有各种特权.他死后,继位的惠帝无能,不会治理朝政,大权落在他外公杨骏的手里.而司马炎的妻子贾后不满杨骏大权独揽,便设计杀死了杨骏,请汝南王司马亮辅佐惠帝.
但是,司马亮也实行专政.贾后不放心,密诏司马玮去除了司马亮.这样,接二连三地杀下去,宫廷里人心惶惶.当时负责戍(shù)守中央王朝的赵王司马伦,趁机发动政变,杀了贾后,又废了惠帝,然后自立为帝.司马伦的所为,引起了齐王司马冏(jiǒng)、成都王司马颖、河涧王司马颙(yóng)等人的强烈反对.他们联合起来杀死了司马伦,帮助惠帝恢复了帝位.后来,司马颙联合司马颖把司马冏杀掉了.东海王司马越得知,十分恼怒,发兵进宫一举把司马颖、司马颙都杀了,并毒死了惠帝,另立新帝,由他掌握朝中大权.这便是历史上的“八王之乱”.
“八王之乱”比“七国之乱”时间长更、规模更大,给人民带来的灾难更深重,同时也严重地削弱了西晋政权的统治力量,所以把它称为“八糟”.
后来,人们便将历史上的这两个事件联系起来,称之为“乱七八糟”,并作为成语流传下来.

“乱七”,指的是汉朝周亚夫平定“七国之乱”的典故。
西汉文帝时期,刘邦分封了许多刘氏同宗的诸侯王。时间一长,他们都想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自封官吏,自征田税,成了一个个各自为政的独立王国。
汉景帝即位后,为巩固皇朝的统治地位,听从大臣晁错的意见,采取一系列措施,将许多权力收归了朝廷,并对部分重要地方,实现直接管辖。
在这种情况下,各诸侯国十分不满。由吴王刘濞出面,...

全部展开

“乱七”,指的是汉朝周亚夫平定“七国之乱”的典故。
西汉文帝时期,刘邦分封了许多刘氏同宗的诸侯王。时间一长,他们都想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自封官吏,自征田税,成了一个个各自为政的独立王国。
汉景帝即位后,为巩固皇朝的统治地位,听从大臣晁错的意见,采取一系列措施,将许多权力收归了朝廷,并对部分重要地方,实现直接管辖。
在这种情况下,各诸侯国十分不满。由吴王刘濞出面,串通了赵王、胶东王、济南王、淄川王等六王,于公元前154年,七国联合,打出了“诛晁错、清君侧”的口号,联合发起了这场“七国之乱”。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景帝不得不将晁错杀掉,换得了“七国退兵”。随后,景帝重振朝纲,派出大将周亚夫领兵一个个平定了这七个诸侯国,这就是历史上的“周亚夫平七乱”。“乱七”一词,由此产生。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三十四回:“一片瓦砾场上,横七竖八,杀死的男子妇人,不计其数。”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二十六回:“那胡正卿心头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