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4 22:16:42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马克思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四、中国近现代思想的演变
知识梳理
1、地主阶级改革派:师夷长技以制夷,向西方学习。
2、地主阶级的“洋务”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在不触动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的生产与科学技术,维护封建统治。
3、农民阶级的“平均”思想:“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处不饱暖”。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建立绝对平均的小农社会。具有空想性与落...

全部展开

四、中国近现代思想的演变
知识梳理
1、地主阶级改革派:师夷长技以制夷,向西方学习。
2、地主阶级的“洋务”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在不触动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的生产与科学技术,维护封建统治。
3、农民阶级的“平均”思想:“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处不饱暖”。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建立绝对平均的小农社会。具有空想性与落后性。
4、资产阶级阶级维新派的维新思想
①内容: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②代表:资产阶级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
③特点: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相结合。
④影响:维新思想成为维新变法的理论基础,也是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具有进步性和爱国性。
5、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三民主义思想
①内容: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②代表: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
③影响:成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6、资产阶级立宪派“实业救国”的思想:把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与同拯救国家结合起来。局限:不摆脱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的压迫,民资经济无法争取独立发展道路,因而难以实现。
7、资产阶级“民主科学”的思想:主张用资产阶级新文化改造封建旧文化,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矛头直指孔子代表德儒家思想。彻底动摇封建正统思想,但对待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错误倾向
8、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新三民主义思想
①内容: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民主义。
②影响: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革命统一战线建立,国民革命运动兴起。
9、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和发展
①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A、条件
⑴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发展壮大及其知识分子队伍的形成;
⑵外部条件:十月革命的影响;
⑶直接原因:先进知识分子的宣传;
⑷重要原因:以前各种救国救民方案的失败是中国知识分子选择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原因。
B、传播过程(略)
②毛泽东思想
A、背景
⑴辛亥革命后,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社会新生的生产力迅速增长,工人阶级的队伍进一步壮大,工人运动不断发展,这就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奠定了阶级基础;
⑵新文化运动后期开始,特别是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并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为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奠定了思想基础;
⑶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实践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实践基础;
⑷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马克思主义通过苏维埃俄国传到了中国,这就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提供了国际条件。
B、形成与发展
(1)、形成
⑴从中国共产党创建到国共合作的大革命时期
毛泽东发表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文章,解决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对象、动力、领导者及同盟军的问题。他指出,无产阶级是中国民主革命的领导阶级,“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是无产阶级的同盟军,军阀与帝国主义势力是中国革命的对象。毛泽东思想发端。
⑵土地革命时期
毛泽东及时总结了井冈山斗争的经验,相继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三篇文章,创造性地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
⑶抗日战争时期
毛泽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的文章,如《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等。通过这些文章,毛泽东作出了中国革命分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两步走的战略部署,创造性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概念,他在政治、军事、经济和思想文化上等方面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思想体系。在1945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2)、发展
⑴解放战争时期
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作的报告和同年发表的《论人民民主专政》,从理论上解决了中国革命和建设新中国的重大问题。
⑵新民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毛泽东从理论和实践上解决了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制度的问题。
⑶十年建设时期
毛泽东发表了《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方针,科学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
C、毛泽东思想的内容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的理论;思想政治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党的建设和统一战线的理论。
D、毛泽东思想的特点
第一、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
第二、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第三、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E、毛泽东思想的深远影响
第一、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第二、毛泽东思想是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是社会主义中国立国建国的思想政治基础,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渊源和理论先导。
第三、毛泽东思想将继续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发挥巨大和长远的指导作用。
③邓小平理论
A、条件
时代条件:时代主题转换和新技术革命浪潮的兴起(科技革命)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要求。(二战前后世界两大主题:革命与战争、和平与发展)
历史条件:中国与其它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条件。
实践条件: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社会实践基础。
B、形成过程
⑴酝酿阶段:1975年,邓小平提出全面整顿思想。
⑵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二大前夕,是这一理论的准备和初步提出的阶段。
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作出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决议在系统总结三十二年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我国情况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确道路的十点经验。这十点经验,成为邓小平理论的雏形。
⑶十二大到十三大,是这一理论初步形成的阶段。
邓小平同志在十二大开幕词中,第一次提出和使用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科学概念。十二大以后,邓小平理论的基本框架逐步形成。1987年十三大系统阐述了邓小平理论的基本轮廓,明确提出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概括和全面阐述了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确定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六条具有长远意义的指导方针,并明确提出了我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目标。至此,我们党已经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有了比较充分的论述,标志着邓小平理论的初步形成。
⑷十三大到十五大,是这一理论走向成熟的阶段。
十四大报告对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进一步作出科学的概括,并写入了党章。
??十五大明确提出和使用了邓小平理论的科学概念,进一步阐明了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并且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明确写进了党章。这标志着邓小平理论的正式确立和命名。
C、理论要点
在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问题上,强调走自己的路,不照搬外国模式;
在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问题上,作出了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
在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问题上,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在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问题上,强调改革也是一场革命,也是解放生产力,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问题上,指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问题上,强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步骤问题上,提出基本实现现代化分三步走。
在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问题上,强调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在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问题上,必须依靠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必须依靠各民族人民的团结,必须依靠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是社会主义祖国的保卫者和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
在祖国统一的问题上,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创造性构想。
D、历史地位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邓小平理论是开创和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的旗帜,是当代中华民族的强大精神支柱。
④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
A、背景
⑴20世纪末21世纪初国际国内形势新的变化,既为党和国家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战略机遇,同时也提出了许多严峻的挑战和崭新的课题;
⑵新的形势、新的实践和中共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积累了治党治国治军的宝贵经验,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立成为可能;
⑶长期的思考和科学的总结;
B、内容
⑴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⑵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
⑶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C、历史地位
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新世纪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强大思想武器,是中华民族的又一面光辉旗帜。
升华认识
1、近代前期中国政治思想的发展特点
①从内容上看:以向西方学习为主要途径,以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为主流,其实质是追求民主和科学;
②从主题上看:救亡图存是主题。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在文学上多有反映,中国的思想界更是显示出面对危局不断探索的特点,体现出强烈的反封建反侵略性质;
③从广度和深度上看: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过程,近代前期的思想演进遵循这样的轨迹:“器物层次”(师夷长技和洋务运动)→ “制度层次” (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思想文化层次”(新文化运动) 。
近代前期文化的两个阶段三个层次
两个阶段:第一:鸦片战争后到甲午战争前:主要学习西方的物质文明
第二:甲午战争后到五四运动前:主要学习以政治制度、思想文化为核心的西方精神文明
三个层次;第一:技术成果(器物层)
第二:相关社会支持系统(制度层)
第三: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文化气质等(思想文化层)
④中西文化碰撞激烈,呈现出新旧过渡的特点。如三次思想解放运动。
⑤对西方文化的认识走了一条由被动接受到主动选择的过程。
2、为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中共进行的理论突破
①突破两个凡是的窠臼——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重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②突破阶级斗争中心论的束缚——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③突破社会主义建设的单一模式——十二大高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④突破社会主义建设一步到位的思想——十三大提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初级阶段理论。
⑤突破姓社姓资,计划与市场的争论——三个有利于与十四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⑥突破社会主义经典理论——十五大邓小平理论汇成系统。成为全党指导思想。
⑦突破单纯意识形态束缚——妥善处理祖国统一(一国两制)和外交关系。
3、毛泽东思想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从历史学科的角度关注近代先进中国人由学习西方到学习苏俄的变化,中国共产党人由照搬外国理论到从中国实际出发的变化。从政治学科的角度关注实事求是的理论基础、从实际出发的哲学依据、坚持正确的理论指导的现实意义。

收起